县城样本: 山西交城县 角逐 93:7
文 / 本刊记者 贺轶群
每年的中国春节,都是一场浩浩荡荡的人口大迁徙。
春节假期前夕的北京城,放眼望去,可谓一片凋零之相:店铺歇业、车流锐减、街上与商场中的人群也变得稀稀拉拉,与平日的繁华热闹景象相比,简直判若云泥。
这里是都市,是异乡,临近春节,漂泊的游子们已经陆陆续续离开这里,暂别“北上广”,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如燕归巢。这时的中小城市、乡镇节头,却是截然相反的景象,人头攒动,渐渐热闹起来,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2019 年,国家法定节假日共计 27天,用这个数字除以 365,约等于 7%。这便是外出游子的回乡的时间,地方消费市场的繁盛期,也只限于此。
“都市容不下肉体,故乡容不下灵魂。”在议论到城乡差距时,这句话总被人津津乐道,成为一种反讽。为了实现更好的就业与发展,许多人选择在大城市拼搏,将一年中 93% 甚至更多的时间献给城市,仅有 7% 的时间留给故乡。
春节前后的中国城镇,在这短短七八天的“短暂输血”中恢复了本应具有的“元气”。人是消费的主体,有人的地方,才会拥有繁荣的市场,返乡人群为“十八线”消费市场带来了勃勃生机。
最火爆的当属餐饮市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到餐馆吃年夜饭如今已经蔚然成风。春节假期走亲访友、各类聚餐也必不可少,这导致各大饭店都被早早地预定一空,一座难求。其次是农贸市场、各大超市,置办年货的消费者熙熙攘攘。据观察,年前热销品主要是蔬菜、肉类等各种食材,为家庭消费;年后,又会摆满形态各异的大红礼盒,馈赠礼物成为市场主角。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吃,似乎是这个节日永恒的主题,人们放下一年的辛劳,家人团聚,朋友相逢,最佳选择莫过于犒赏味蕾,于是,所有与“吃”有关的消费几乎都会在这一时期热火朝天。
相比之下,春节期间黄金珠宝等高端消费,就显得逊色许多。这里不缺乏品牌,但很缺乏市场。
在 10 平方公里左右的县城城区,分布着中国黄金、老凤祥、周大生、鸳鸯金楼、航民、金至福、金大福、老庙、千叶、尚韵等十多个珠宝首饰品牌,大多分布在主干道及大商场周边。其中,中国黄金与老凤祥相距不过十米,周大生与鸳鸯金楼比邻而居,激烈的竞争就在咫尺之间。由此可见,面对消费市场下沉这一趋势,各大品牌都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争相布局中小城市市场。
虽然珠宝店遍地开花,但是即使是在春节假期,热闹的消费场面也并没有出现。经过多天走访观察发现,最理想的状况也不过三三两两的消费者光顾,以年轻人、情侣为主,商品种类比较齐全,春节 IP 类珠宝也随处可见。或许是春节期间上班的缘故,售货员也并没有体现出太多的亲和力,甚至有些店在春节期间会放假休息,这与预期有很大的差距。
究其原因,一方面,珠宝首饰高端耐用品,价格较高,需求有限,因而不会随着消费者数量的陡然增加而出现明显的销售旺季;另一方面,若非婚嫁需求,一般消费人群也很少会把珠宝店作为自己逛街的必要选择,消费观念较保守。此外,县城紧邻省会太原,交通便捷,为了追求更好的质量、拥有更多的选择,许多消费者习惯到省城购买大宗商品或贵重物品,黄金珠宝自然也在其中,县域市场会被挤占。
小城镇都是熟人社会,圈子较小,与媒体传播相比,口口相传具有更显著的影响效果。就在去年秋天,某珠宝品牌店以高收益为诱饵,大搞民间集资,最后无力偿还,导致投资受损者围堵门店“维权”。这一消息经过口口相传,很快形成了舆论场,导致消费者对品牌珠宝的整体信任感降低,短期之内,恐怕尚难扭转。
透过种种现象可知,消费市场下沉是一种趋势,但远未成型,在这一趋势下,各行各业也并非机会均等,餐饮食品消费与珠宝奢侈品消费的强烈反差便是例证。基层小城市的市场并没有都市中的摩登前卫,相较于潮流时尚、身份彰显等产品附加属性,这里的消费者更看重实用性,更讲究物有所值。
因此,对于珠宝行业而言,既要看到中小城市市场与一线城市市场的区别,根据消费者需求配送商品,又要更加注重诚信与道德,谨慎小心,毕竟在这个小型的熟人社会里,一则“坏消息”的传播力度、广度,会让许多深谙公关的“行家”都感到始料未及。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回家过年的人们也重返工作岗位,都市迅速恢复人气,而远方的家乡,即将再一次进入漫长的市场凋零期,周而复始……若没有大量而稳定的消费者群体作为支撑,怎么会有持续繁荣的消费市场?消费市场下沉不应该成为城市市场饱和之后的被动对策,更应多措并举,形成政策红利,使之成为调节地域经济平衡发展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