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造币 追求卓越——中国普通纪念币设计生产的创新与发展之路

2019-08-05
改革开放 中破局而立


1979年,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开启了探索现代货币品种的新征程。在贵金属纪念币生产和发行取得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具有特殊纪念意义并能满足社会大众收藏需求的普通纪念币应运而生。



时至今日,我国已经发行了113枚普通纪念币,题材丰富、设计精美、制造精良,涉及国家重大事件、杰出人物、名胜古迹、珍稀动物、体育赛事、重大节日等多个主题,记录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设计语言中的中国智慧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普通纪念币上由相机镜头演变而成数字40的“0”,诠释了“聚焦”40年巨变的深刻内涵。



“中国高铁”普通纪念币将明快的条线与奔驰的复兴号列车完美结合,凸显了时代感和速度感。



中国元素也是我国普通纪念币上的一大亮点。比如,“2016中国丙申(猴)年” 普通纪念币,其最吸引眼球的便是在设计上采用的具有独特东方审美的文化元素。传统的剪纸艺术、花灯艺术、节日民俗元素相得益彰,生动再现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生肖贺岁主题。除此之外,代表中国气韵、象征吉祥如意的装饰纹样,蕴含着东方美学意境的书法、绘画艺术,兼具民族特色与时代动感的图案化字体设计,都在巧思与妙笔之下,将精神描摹成形、将气韵凝注于币,让中华灿烂的历史文化在纪念币上得到传承和发扬。



铸币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在“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普通纪念币上首次应用了隐形雕刻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都是为了强化硬币的防伪性能。如今,由边部丝齿技术不断发展演变而来的间断丝齿技术、边部滚字技术、斜全齿间隔半齿等众多边部防伪技术,已经在我国流通硬币和普通纪念币中广泛应用,成为硬币防伪的主流技术。


 

此后我国发行的“中国航天”“中国高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等普通纪念币都应用了这一技术。这些纪念币集成应用了双金属、复合材料、隐形图纹、微缩文字、全齿间隔半齿、暗记等多项国际主流防伪技术,成为当今中国普通纪念币研发生产的典型代表。


随着科技的进步,普通纪念币的工艺防伪技术也日新月异,科技人员在造币材料、技术的集成与跨界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造币科技不断创新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隐形雕刻技术、模具表面多层次喷砂技术等都被成熟应用于普通纪念币的大批量生产。此外,我们还成功研发了新型铜合金材料制备、超微缩、反射成像等多项国际先进的造币技术。同时,在现金机具识别方面,硬币机读体系标准化建立和DNA识别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8年贺岁”普通纪念币开启了20枚一卷的“小卷”时代,降低了社会收藏成本,满足了公众兑换、携带便利的需求。


2018年发行的“中国高铁”普通纪念币更是开启了独特的“卷开窗”设计,不仅增加了侧面观赏的角度,更是让一些假冒产品无处遁形。普通纪念币的新包装,承担起了树立品牌形象、增加防伪功能、普及货币文化的重要作用。



一枚钱币,一种印记,一份创造,一次见证。持续涌现的创新成果,使中国普通纪念币在追求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道路上步履坚实。

 

闪亮国际舞台的中国造币


通过参与国际竞标,中国印钞造币企业先后获得马来西亚、巴西等国家的硬币坯饼生产订单。2017年8月,中国印钞造币企业在与多家国际知名同行的激烈竞争中拔得头筹,成功中标2.2亿枚新版2泰铢全制硬币项目。2泰铢硬币项目实现了从造币原材料到工艺技术的全产业链国产化,是继中标承印尼泊尔卢比后,中国印钞造币走出去的又一重要标志。

 

在中国印钞造币跻身国际舞台之际,普通纪念币作为流通币研发生产的试水平台,快速步入了上规模、上质量、上水平的阶段。随着普通纪念币需求的不断增长,单品种普通纪念币产量从“千万级”迈入“亿级”行列,以往半自动化半人工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已无法应对需求。打破既定思维,打造自动化、智能化、灵活切换的生产流水线,实现造币产业的全面升级,已成为中国印钞造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文章来源:中国印钞造币

责编:余晓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