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业行业发展,能正视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2016-06-08
文章来源珠宝内刊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珠宝行业进入了转型期,也是洗牌期——有一部分珠宝企业脱颖而出,同时也有一部分企业生存艰难,在这个逐步淘汰发展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些问题尤为突出。


中国珠宝行业伴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起来,自2000年左右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经过10多年的高速成长期,或称之为野蛮生长期,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珠宝行业进入了转型期,也是洗牌期——有一部分珠宝企业脱颖而出,同时也有一部分企业生存艰难,在这个逐步淘汰发展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些问题尤为突出。

1
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一方面,受前几年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影响,一些企业对市场预期过于乐观,盲目投资,加剧了产能扩张。在经济下行时,国内需求增速趋缓,由于大量低端产品积压在一、二线批发商手中,加工厂订单大幅减少,生存困难。

另一方面,国内黄金珠宝产品的供给体系主要面向低收入消费群体,并没有及时跟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带来的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等结构变化,这也就导致国内黄金珠宝行业的供给体系呈现出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情况,巨大的市场反而表现得越来越吃力。

2
银行贷款突然紧缩使企业融资有困难


珠宝行业是个“重资产”的行业。近几年,为扩大产能,争夺渠道,很多珠宝企业盲目通过“货押”向银行借贷,负债率甚至达到总资产的50%,意味着负债达到净资产的100%,资金链稍有变动,就可能马上陷入债务危机,这类企业不在少数。

2015年,受全国经济的影响,部分企业出现亏损,资金链短缺,银行不良贷款率不断上升,银行贷款的突然紧缩,使得更多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的几率非常低,融资变得极为困难。对珠宝行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不少企业措手不及,公司资金链吃紧。即使有着再优越的条件,再优秀的人才和人脉,没有一定的流动资金,还是一样被宣判死刑。

3
制造业企业利润不断下降


2015年,在全国经济增速减缓和行业不良竞争的背景下,行业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不少珠宝零售商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虽然一定程度内刺激了消费,但导致企业利润不断下降。

另一方面,虽然原材料市场价格低迷,为行业带来利好,但珠宝产业集中的地区如深圳工资、房价、铺租、消费等综合成本高企,令企业压力倍增。

4
中高端人才短缺制约行业发展

虽然珠宝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且仍处于粗放式的发展阶段,但对管理水平要求很高。不同于其他行业,珠宝企业仅仅在货品管理、原材料采购,财务体系等方面就相当复杂,所以很多珠宝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已经不只是业务跟不上,而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能力跟不上。

珠宝行业中高端人才短缺,尤其缺少高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行业内存在着初级技术人员扎堆、高级技术人员缺乏、设计人才流失等令人担忧的现象。珠宝企业急需充分发挥和有效调动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行业洗牌期是挑战也是机遇

中国销售市场需求巨大,如对珠宝首饰是刚性需求的婚庆市场,据最新数据显示,适龄婚庆人士数量上亿,市场潜力无限。

经济不景气时,廉价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的满足人们强烈的消费欲望,这也为低端商品的脱销提供了可能。

再者,珠宝微商、圈子销售等新的商业模式的火爆也扩大了珠宝加工厂的订单来源,新型业态的兴起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未来,珠宝企业获得资金的方式也将多元化,众筹、收购等形式将成为珠宝企业获得资金的方式,资本流入珠宝行业的速度将加快。

另外,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珠宝行业O2O、B2B等新型模式的兴起,虽然行业的特殊性使得电商化发展缓慢,但却是各大珠宝品牌的方向之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