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7上半年珠宝热点:“互联网+”始终是发展主线

2017-07-07


7月3日,商务部发布2017年上半年零售业发展情况,显示我国零售业发展呈良好势头,实体业态普遍好转,并且零售企业多业态、跨界发展,信息化驱动成主流。对于珠宝业来说,在整体“回暖”大趋势下,零售市场借助“互联网+”契机,实现多元化发展,成为行业主旋律。


回首上半年,中国珠宝零售市场在动荡与变化中度过。部分品牌创新转型,快速实现增长;个别品牌销量断崖式下跌,在低谷中博弈。尽管上半年行业大事不断,但始终以“互联网+”为发展主线。行业指导性政策出台、电商巨头发力、珠宝批发电商平台入局、互联网新军纷涌加入……站在7月的起点,到底该如何看待珠宝业这上半年?


工信部:要利用“互联网+”完善产业链条


今年2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黄金行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要利用“互联网+”,完善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加快黄金珠宝交易云商平台、现代珠宝产业服务创意发展平台、珠宝饰品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积极培育黄金珠宝高端制造产业园。


黄金珠宝业自2014年骤冷后,直至2017年,寒冬仍未结束。从近期周大福、周生生等珠宝品牌发布的财报来看,多数珠宝企业利润出现下滑,珠宝行业低迷期仍未到尽头,颓势仍在持续。在整体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国家从政策方面实施引导,鼓励传统珠宝企业拥抱“互联网+”,线上线下齐发力,对推进黄金珠宝业转型升级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造“节”成功 线上珠宝销量告捷


日前,京东“6·18”终于造“节”成功,据官方数据,京东在“6·18”期间累计卖出商品超过7亿件,下单金额高达1199亿元,几乎追平了去年天猫“双十一”创造的1207亿元的成交神话。其中,线上珠宝销量惊人,截至今年“6·18”上午11点,京东珠宝类销量就超过去年“6·18”全天的销量,仅“中国黄金”的销量就达到去年的13倍。


无论是传统黄金珠宝品牌,还是行业新入局者,都在密集布局电商,开辟新的销售战场。周大福、潮宏基、周生生、中国黄金等传统黄金品牌也均在天猫设店。


就目前来看,始于“双11”的年终消费狂欢,正在向“3·15”、“6·18”等年初、年中时间节点转移。对于零售行业来说,“6·18”电商大战的打响,有望打破上半年传统消费淡季的僵局,重构崭新零售周期。而电商狂欢大促对于珠宝销量来说,无疑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商务部最新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26.1万亿元,同比增长19.8%,交易额约占全球电子商务零售市场的39.2%。最为重要的是,并不仅仅只有京东瞄准了珠宝,早在2014年,淘宝、天猫、国美就已开始线上珠宝销售。


行业过剩 亟待连接上游与终端需求


此前,传统珠宝业的中间环节繁冗、品类单一、重资产等深层次问题在市场低迷时更为凸显。中间环节众多,导致成本价格虚高,利润减少,而珠宝的中间环节一般占售价60%以上;大多数珠宝零售门店只有单一或几种复合珠宝首饰品类,很难满足消费者日趋多元化的消费需求;珠宝业是重资产的产业,库存高,如果销售不出去,资金流通受阻。


而黄金E族借助2017中国首届银器(网络)博览会的契机,搭建的“珠宝零售水贝同步计划” ,正是针对高库存、资金流通受阻等行业痛点,打通产业链,连接上游与下游终端市场需求,打造的开放批发平台。首先,节省差旅,不用千里迢迢辗转反侧去采购;其次,一件起批,全国同价,去中间商化,不再店大欺客层层盘剥;再次,专业包装产品方案,一揽子全包,不用再次开发重复投入;最后,汇总产品信息数据,让珠宝零售门店全品类经营,实现水贝最新产品全国同步。这类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服务平台,正在悄然重塑黄金珠宝行业传统发展模式。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全国网上零售额24663亿元,同比增长32.5%。其中,金银珠宝类在5月份的消费增长为9.6%。由此数据可以看到,线上珠宝消费在日常消费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日益成为重要的买卖渠道。传统线下实体销售与电商线上相结合的运营方式,未来或将抢占更多的珠宝市场份额。


展望2017年下半年,“互联网+”作为发展主线有望得到延续,线上线下共同发力的发展模式将成为行业主流。 (鹏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