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御用缂丝走入寻常百姓家 懋隆首次携缂丝工艺品亮相北京夏季珠宝展

2017-07-28

本报记者郭士军报道

一寸缂丝一寸金。缂丝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经纬交织的丝织品,主要用于服装和装饰画。作为中国传统工艺文化之一,缂丝工艺并未为大众所熟知,甚至鲜为人知。近日,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主办的“2017北京夏季珠宝展”,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拉开帷幕,京城早期专营珠宝首饰的老字号之一——懋隆珠宝受邀参展,并首次携缂丝工艺品亮相展会,成为展会一大亮点。 


懋隆在小件工艺品如扇子、小台屏等产品上加入缂丝工艺,将缂丝工艺的文化传播到平常百姓家。


缂丝,又称刻丝,是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缂丝是以平纹为基础组织,在透明的熟经上用各种色彩维线以“通经断维”的织造方法,织出正反面具有同样色彩艺术效应的丝织品。宋元以来,缂丝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故而成为当今织绣收藏、拍卖的亮点。


缂丝工艺品因其耗费工时巨大,以万缕千丝成其工巧,“如巧妇一衣,终岁方成”,身价自然高昂,因而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如今,懋隆珠宝一改传统,将缂丝工艺延伸到日常消费品中,让大众都能认识并了解缂丝工艺。懋隆珠宝业务二部主管张鹏表示:“懋隆经营缂丝工艺品几十年了,以外贸出口为主。过去主要是在服装和装饰画等大物件上加入缂丝工艺,因其制作难度大、价格高昂等,这类产品很难进入普通消费者视野;最近两三年,我们另辟蹊径,开始思索如何将缂丝工艺‘由大变小’,今年成功在小件工艺品如扇子、小台屏等产品上加入缂丝工艺,将缂丝工艺的文化传播到平常百姓家,让大众都能近距离接触中国古老的缂丝艺术。”


除了将缂丝工艺传到寻常百姓家之外,懋隆今年还推出了老物新镶的特色产品——金镶玉,该产品主要以明清玉为主。“老的物件和新的工艺相结合,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意境和产品。”张鹏说,“过去的老玉器,基本上都是缝饰为主,即缝在衣服上的饰品。我们把这些玉器集中起来,运用现代的工艺和设计理念,用镶嵌的技法镶嵌出来,变成胸针、吊坠等大众化消费产品,既凸显个性,又充满时尚气息,给这些‘老玉’带来‘新生’。”


老物新镶,新在何处?如何让老物新镶产品获得更大的市场认可?对此,张鹏认为,老物新镶,新在思维方式与设计理念。“老的物件是不变的,加工的工艺短时间内也是不变的,所变化的是结合现实需要的颜色、设计元素及款式造型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