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TC专家科普《黄色钻石分级》《祖母绿分级》国家标准——合成宝石、人工填充等被“扫地出门”
文/本刊记者 贺轶群
为期五天的中宝协北京国际珠宝展上,除琳琅满目的宝玉石产品外,各机构还陆续举办公开讲座、论坛,为观众普及珠宝知识,这亦是展会的一大亮点。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NGTC)就借北京国际珠宝展这一契机,向行业及公众开展了一次有关珠宝玉石行业的国家标准宣贯。
12月15日的宣贯会主要讲解《黄色钻石分级》《祖母绿分级》两项国家标准,据悉,16日还将举行《石英质玉分类与定名》《绿松石鉴定》国家标准宣贯会。
《黄色钻石分级》国家标准起草专家、NGTC高级工程师张健介绍到,黄色钻石是彩色钻石中市场占有率最大的品类,因此在制作标准时,首先对黄色钻石进行定义。
《黄色钻石分级》于2017年10月14日发布,2018年5月1日起实施,分级标准包括“颜色”“净度”“质量”“切工”四个维度,其中,切工方面的要求与无色宝石略有差别,并不严格,只做基本评价。钻石的颜色根据“孟塞尔颜色体系”对比得出,在标准中又可细分为色调、彩度、明度三类,具体的包含关系图示如下:
颜色分级采用“明度+彩度+色调”的标准作统一表述,并根据其颜色分布是否均匀,给出“均匀”或“不均匀”的描述。
随后,NGTC高级工程师魏然介绍了《祖母绿分级》国家标准。魏然首先指出,长期以来,祖母绿分级在全国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国际方面,每个实验室给出的标准也并不统一,这种现象不利于祖母绿市场的规范化发展,这是《祖母绿分级》国家标准出台的背景、必要性。
与《黄色钻石分级》类似,《祖母绿分级》中同样对颜色、净度、质量、切工做出了标准化定义,另外增加了“火彩”这一项鉴定标准,国家标准中对火彩的定义是,“转动宝石时,可在宝石冠部观察到可见光在宝石内经反射、折射等综合作用产生的闪烁现象”。
鉴于技术的发展和宝石人工优化工艺的普及,在《祖母绿分级》中,对净度优化、人工填充等问题有着重的说明。规定标准划分的适用范围为“天然未经优化处理”“未镶嵌、刻面、磨制、抛光”的祖母绿宝石,从而排除合成品、半成品宝石,另外,只有在10倍放大镜下看不到人工填充物的祖母绿宝石,才可以进行分级操作。
魏然还指出,由于“孟塞尔颜色体系”并不是连续的色谱,每个色块之间都存在间隔,所以祖母绿颜色的参考数值只给出范围,而非准确值,为方便鉴定机构比色,《祖母绿分级》中还给出了参考样品图示。
宝石分级标准的制定,可以促进珠宝贸易的健康、规范发展,激发企业激发创造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指导,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近年来,珠宝玉石国家标准陆续出台,标志着珠宝行业逐步进入“有章可循”的规范化发展期,对企业、市场、消费者三方均为重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