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再出发
文/本刊编辑部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出“明年要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关键时刻,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缅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滴水穿石的韧劲”的改革开放精神,重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历程,重申改革开放的作用和价值,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纵观40年来,无论是国家顶层设计、政治话语体系,还是民间基础实践、社会舆论体系,改革与开放永远是不变的主题和旋律。唯有改革开放,中国才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夺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唯有改革开放,中国才能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变为现实。
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细分领域,正是不断坚持改革开放,中国黄金珠宝行业才能从近代行业发展的断代中涅槃重生,创造了多项数据上的“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为行业的发展壮大提供着持续动能。40年来,深圳罗湖从当年的小渔村,一跃成为中国黄金珠宝行业制造高地、创新高地和价值高地,成为中国珠宝面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40年来,中国黄金珠宝行业几乎从零起步,到如今成为“黄金生产第一大国”“黄金、白银、铂金、玉石、珍珠第一消费大国”“钻石消费第二大国”,深刻改变了世界珠宝产业的整体格局。
40年,弹指一挥间。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政策鼓舞下,第一家中港合营珠宝企业落户广州。自此,以深圳沙头角为试验田,中国珠宝企业开始逐步集聚、壮大。改革开放让现代意义上的珠宝行业在创汇的同时,更让几乎断代的珠宝文化脉络实现了重新延续。2000年以来,随着上海钻石交易所和上海黄金交易所的相继成立,黄金、钻石交易的政策禁锢被打破,黄金珠宝行业的市场化改革进入了新阶段。而随着产业集聚地——深圳罗湖政府的一系列制度设计和优惠政策的落地,中国黄金珠宝行业迎来了“黄金十年”。
随着政策开放、金价上涨、需求释放等红利的消退,以及消费升级浪潮的冲刷,珠宝行业进入了发展低谷,行业亟需通过转型升级走出危机。当前,珠宝行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改革共识尚未达成,转型升级的路线图还需详细描绘。随着转型升级进入攻坚阶段,作为宏观经济的一个分支,珠宝行业不仅要善于借助国家改革的政策春风,夯实新动能,也要在改革进入纵深时展开新的路线图的描绘和设计。
面临发展增速换挡的珠宝行业,必须摒弃过去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和“卖方市场”思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挖消费市场的潜在价值,推动产业链形态从偏重生产、批发向注重设计、研发、文化、营销、服务方向升级,促进市场细分化、专业化、品牌化,加快培育配套型、功能型业态,拉伸产业链长度,加固产业链厚度,不断完善和健全产业链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和新趋势正在对传统珠宝行业提出巨大挑战。珠宝行业也要充分正视并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拿出壮士断腕和刮骨疗伤的勇气,自我革命,拥抱新技术和新趋势,让其为我们所用,进而御风前行。
针对当前行业面临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珠宝行业的改革需要针对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方向进行单点突破,进而带动行业整体转型升级。一是加强对珠宝上游原材料的控制和获取。资源是发展的命脉。行业需要采取资本手段,通过制度设计,成立珠宝原料矿产交易平台,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契机,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二是加强对产业园建设的引导和规划。行业要充分认识到,产业园建设并非是简单承接和复制深圳的低端产能,而是要彼此之间寻求差异化定位,通过梯度转移形成良性互动。三是要推动珠宝业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一方面要鼓励大企业集团及相关各方诸如成立产业创新基金等方式,积极培育行业的创新土壤,让大企业集团成为年轻人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发挥其改革创新“领头雁”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在全行业厚植企业家精神,需知创新是企业家与生俱来的使命,唯有凝聚企业家群体的改革创新共识,我们才能自下而上、持续有力地推动商业文明和行业进步。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如果说1978年的改革开放,行业面对的是九曲回环的“河”,那么今天我们将要跨越的是汹涌澎湃的“海”。身处发展的历史三峡,面对前方的关隘,如何才能在破浪前行中为珠宝行业寻找到另一片更为开阔的水域?嘹亮的改革之声将回答时代之问: 惟有改革,才能让行业涉过险滩、渡过激流,为前行标注航向,乘风破浪驶向深蓝。
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改革前行的步伐永不停止,改革的价值底色永恒不变。今天,面对改革深水区、发展攻坚期,珠宝行业需要凝聚更大共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道不远人的使命感,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牵引下,重新注入40年前的改革开放精神,大力改、大胆试、大步闯。唯如此,方不辜负这如黄金和珠宝一样的美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