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挑战之二: 文化力是品牌竞争力的短板
随着消费人群的年轻化,珠宝设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2017 中国黄金珠宝消费调查白皮书》数据显示,20~29岁的年轻消费者对设计的关注度与其他年龄层次相比明显较高,达到 40.5%;2019 年,这一数据迅速增长到 60.9%。这一现象符合年轻人珠宝饰品化、时尚化特点。2017 年数据显示,终端消费者在选择黄金珠宝产品时,最看重的特质便是款式设计,占比达到 60.9%,2019 年略有下降,为 59.1%,但这一比例在“最看重的黄金珠宝类产品特质”中仍然位列第一。
在珠宝市场未来的发展中,聚焦于设计已成为必然趋势,而文化内涵,无疑已成为珠宝设计中的“明星元素”,诸如近年来流行的非遗、古法金等,都是“文化 + 设计”的典型案例。
黄金珠宝本身便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在文化传播、创新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正在成为制造商和零售品牌聚焦的新目标,黄金珠宝文化创新正在成为市场新趋势。
从老铺黄金掀起的“古法黄金”热,到世界黄金协会旗下的“囍福结婚金饰”,以及故宫博物院授权的“宫匠黄金”、周大福“传承”系列黄金首饰等,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而对文化内涵的挖掘,是这些品牌产品策略共同的着力点,也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这些探索也表明,中国黄金珠宝产业对文化创新的应用正在经历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时刻,如何让“IP 文化”更好地适应当下市场环境?这是品牌方必须考虑、应对的问题。当这条路探索得足够充分时,必然会影响市场主体,让更多的从业者认识到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点带面,实现全行业对文化创新的认同和推动。
对文化内涵的发掘和创新,不仅体现在产品设计上,营销概念方面也多有体现,这两者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前者能够为市场提供更加精美的产品,后者则能为企业开拓全新的发展空间。3D 硬金、5G 黄金等概念的推出,便是“文化 + 营销”的典型案例,深圳深艺行珠宝还推出“4D 硬18K”系列产品,在 3D 工艺的基础上,赋予珠宝历久弥新的时间品质,向情感文化方面延伸附加值,这也是一个鲜活的例证。
另一方面,文化内涵的发掘方面,目前在行业内还存在许多不足,“文化珠宝”还是一个遥远的追求。一些文化创意还停留在图形、形象的粘贴和概念包装炒作等初始阶段,有深度、有设计感的二次创意不足,市场推广针对性较差等。文化内容和珠宝行业的结合,还需要更多的探索。
当前,在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黄金珠宝也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今后必然会得到更加积极的传播和发扬。文化为黄金珠宝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全新的选择:既包含文化创意设计,又包括品牌文化的养成和传播,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两方面发展态势强劲,除繁荣市场外,还有更深层的意义。
以珠宝为载体,将传统文化、流行文化、情感文化等传递给年轻消费者,在为顾客和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营造了文化氛围,通过与消费者建立 “文化认同感”,进而实现创造需求、激发市场消费潜力的深层次意义。
(责编:余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