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在行动 珠宝首饰检测鉴定活动、珠宝知识讲座“遍地开花”

2017-03-17


本报 记者任心悦


3月15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如约而至,消费者鼓掌欢迎,造假者战战兢兢。这是一年一度消费者集中维权的重要时刻,也是揭露各行各业造假者真面目的关键契机。


央视3·15晚会已经落幕,晚会上公布的曝光名单上,虽然未见珠宝企业,但行业协会、鉴定机构,还有珠宝企业并没有懈怠,珠宝首饰检测鉴定活动、珠宝知识讲座等活动,在今年“遍地开花”,他们都在积极普及珠宝鉴定知识,为消费者提供检测服务,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现在,假货五花八门,造假方式层出不穷。“打假”似乎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对于珠宝行业来说亦是如此。消费者想要购买一件黄金首饰,却买到一个镀金铜块;消费者想要购买品牌设计的特色珠宝,却买到一件仿品牌设计的冒牌货……


正如国家质检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梅克保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宣传活动上所说的,企业要致力创造质量,提振民众消费信心。质量是决定一家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点。对于珠宝企业来说,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制造符合行业规范的产品,接受鉴定机构监督审查,不制假售假、不以次充好,为消费者提供可以放心购买的产品,才是正道,也是“长寿”企业的终极目标。


消费者维权意识增强  超半数为质量问题

中消协:2016年受理首饰类投诉7987件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16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653505件,其中首饰类投诉7987件,同比2015年增长22.03%,首饰行业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而质量问题最为突出,占比达50.4%。


报告指出,2016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653505件,解决529339件,投诉解决率81%,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8721万元。其中,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的投诉2183件,加倍赔偿金额864万元。全年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107万人次。


首饰类产品在2016年的投诉总量增长较为明显,表明首饰行业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与全国消费市场整体形势相同,首饰类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和价格问题仍是引发投诉的主要原因,占投诉总量超七成以上。其中单质量问题一项就达到4027件,超过了首饰类产品总投诉案例的半数以上,对于珠宝首饰而言,目前困扰消费者的核心仍然是质量问题,无论营销手段、情感牌有多所花哨,消费者最关注的仍然是首饰质量本身。提升首饰类产品品质仍是当前企业要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而数据显示,售后服务问题投诉居第二,高达1290件,占16.15%,价格问题占8.41%,合同问题占6.075%,假冒问题、虚假宣传问题各占4.98%,安全问题占1.69%,计量问题占1.45%,人格尊严问题占0.15%,其他问题占5.68%。这表明随着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对于首饰类产品的要求已经不简单停留在单纯的质量问题,而是对首饰企业从售前到售后的一整套营销链条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诉求,一些行业的领军企业也在近年来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力求为消费者打造一整套解决方案。


2017年消费维权年主题为“网络诚信,消费无忧”。随着网购的火热,首饰类产品也加入了线上销售的大军,但由于产品本身价值较高,在物流流转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也频繁发生。分析去年同期数据,首饰类产品安全问题数量是去年同期的16.875倍,如此惊人的涨幅与电商物流的高速发展不无关系。 因此,对于首饰行业更应该重视网络消费安全,使消费者能在线上放心的购买珠宝首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