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革命”需要“工匠精神”

2018-03-12

本报特派两会记者  任心悦 许勇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品质文化。事实上,今年春节,《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热播带火章丘铁锅,就让人们再次重温了工匠精神与中国制造的品质。为什么一口锅能成“爆款”?原因就在于手工艺人对传统和工艺标准的坚守,引发了消费者对品质的关注,对产品中情感、文化等附加值的重视。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品质革命”一词非常亮眼。李克强总理在部署2018年工作时指出:“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这尤为激荡人心。


“品质革命”一词出现在政府重要文件中,已并非第一次。2016年5月1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品质革命”一词被首次提出,为促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指明了方向。2018年3月5日,“品质革命”更是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进发,更凸显了这场革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品质革命”正在倒逼着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中国黄金珠宝产业全面升级。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品质文化。事实上,今年春节,《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热播带火章丘铁锅,就让人们再次重温了工匠精神与中国制造的品质。为什么一口锅能成“爆款”?原因就在于手工艺人对传统和工艺标准的坚守,引发了消费者对品质的关注,对产品中情感、文化等附加值的重视。


铁锅虽小,可以见大。我国的黄金珠宝企业现在生产的珠宝首饰无疑能满足百姓消费的基本需要,但像章丘铁锅这样能将产品中情感、文化等附加值重现的产品,却并不多见。火爆的章丘铁锅是提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明显信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过去数十年,中国的制造业一路高歌猛进,成就辉煌,但必须认识到,我国只是制造业大国而不是制造业强国。特别是中国黄金珠宝首饰制造业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产业规模足够大,却不能与消费群体完全对接,典型表现为低端产品同质化过剩,国内追求高端品质的消费群体流向境外品牌。如果中国的黄金珠宝制造业再不改变发展方式,提升质量效益,再不来一场“品质革命”,不仅无法满足转型升级的国内需求,也不能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残酷竞争。


这场必须进行的“品质革命”必须要由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担当主角。对于黄金珠宝行业,必需要放下赚快钱的浮躁,把工匠精神植根心底,对产品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高标准、严要求,一把尺子量到底;同时要下本钱,重视科技创新,摒弃抄袭仿造,专注研发名副其实的原创高附加值产品。


同时还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在促进制造业升级上的因势利导作用,鼓励企业“精致生产”,最大限度发挥“工匠精神”,通过发起“品质革命”引导境外消费回流。


“品质革命”的势能正在汇聚,大幕已经开启。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企业、政府及全社会成员都能找准自身定位,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革命之中,中国黄金珠宝制造业必将迎来一次大升级,有力地推进黄金珠宝行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虽然“品质革命”是针对中国制造业,但要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品质革命”对其他领域同样重要。“进行‘品质革命’,必须要对标国际先进标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到‘领跑’,在不断创新、提高中国标准的过程中,实现一场场‘品质革命’。”“工匠精神”正在作为一种软实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隐形的力量。它不仅能让国人感受到工匠之美,而且提升了产品的时代内涵,把对精益求精的追求注入每一个中国制造者的血液中。让他们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的中国工匠,来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时代。


因此,为了做强做优做大黄金珠宝制造业,我们需要抓紧行动,来一场“中国黄金珠宝”的品质革命。


来一场中国黄金珠宝的品质革命,要在品种结构、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科技创新、品牌培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根本性的变革。这就需要我们彻底摒弃粗放的发展模式,以更高的标准、更长远的眼光,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一场中国黄金珠宝的品质革命,还需要政府部门完善管理,营造品质革命的良好环境。取消不必要的审批和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推进标准对标;强化监管,严打假冒伪劣产品,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新时代,新机遇。中国黄金珠宝的品质革命已箭在弦上,这场革命,离不开黄金珠宝企业锐意进取的勇气和深彻改革的扎实行动,用工匠精神助力品质革命,黄金珠宝行业将大有作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