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对话日本金工大师前田宏智 日本传统金工象嵌引热潮

2017-11-01

本报记者蒋子清报道 


金属锻造技艺传承人王志材与前田教授交流



10月26日上午,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工艺科雕金专业准教授前田宏智应清华大学工艺美术系副教授王晓昕邀请,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非遗研修班学员进行中日金属工艺交流。此次交流活动是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第九期非遗研修班的课程之一,学员们热情高涨,现场气氛热烈。

 

学员们被分成珐琅组、金银花丝组、宝剑组、铁画组、铜器组五个小组,通过PPT的形式向前田宏智教授展示自己传承的工艺历史和工艺制作流程等内容,除了分享自己在金属工艺方面积累的经验、体会、办法,学员们还将创作中遇到的矛盾、难题、困惑摆出来与前田宏智教授一起研究讨论。同时,大部分学员都把自己的作品带到了课堂上,给前田宏智教授鉴赏品评。

 

成都“金银花丝”传承人文韵带来了自己的作品——《牡丹锦鲤》,并向前田宏智教授请教了怎样解决银氧化变色的问题。“在日本,我们会在银制品外面涂一层防氧化的涂料,但这也最多能把氧化变色的问题延迟半年。半年以后还是会变色。就目前来看,这个问题并没有可以彻底解决的方法。”前田宏智教授如此解答说。

 

“作为一个企业,我们该如何平衡批量订单和手工技艺固有周期的关系?”上海老凤祥“金银细工”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沈国兴在向前田宏智教授请教时问道。前田宏智教授表示,日本金属工艺经营主要以小型家庭作坊为主,一般没有大量的订单。“对于这个问题,日本的工匠也在积极探索之中。”

 

来自山西宏艺珠宝的高文斌跟前田宏智教授交流了银饰翻新(也被称为表面处理)的方法。众所周知,银饰经过一段时间,表面会被氧化变黑。针对这个问题,前田教授介绍了用铝箔加除垢剂煮的方法。


当日下午,前田宏智教授还在美术学院报告厅作了一场以“日本传统金工象嵌”为主题的公开讲座。本次讲座是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修研培计划”第八、九期非遗研修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前田宏智教授从介绍日本传统金工象嵌技法开始,通过论述日本传统象嵌技艺对中国传统金银错工艺借鉴和发展,结合其本人作品的创作思路和工艺过程,为到场观众展现了中日文化交流融合的价值和魅力。

 

这场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讲座,座无虚席,场面火爆,吸引了来自中央美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城市学院等院校的近300名师生和不少慕名而来的业内人士。

 

据介绍,前田宏智是日本金属艺术领域、特别是雕金象嵌领域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在承继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多种现代性思考,实现了对传统金属工艺表现的当代变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