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分级》国家标准宣贯 暨竹山绿松石品牌文化推广活动在京成功举办

2018-12-14

本刊记者 马佳



为宣贯《绿松石分级》国家标准,提升“竹山绿松石”品牌影响力,促进竹山绿松石产业发展,12月14日,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下称“中宝协”)、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竹山县人民政府主办,全国珠宝玉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十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承办的“标准护航、文化引领、高质发展——《绿松石分级》国家标准宣贯暨“竹山绿松石品牌文化推广”活动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静安庄馆)成功举行。


中宝协副会长、秘书长毕立君,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标准化部主任杨立信,十堰市竹山县人民政府县委常委、副县长刘伟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杨明星,中宝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湖北省、市、县相关部门领导,各产业基地政府、协(商)会领导,以及来自黄金珠宝行业的珠宝设计师、玉石雕刻师、珠宝院校师生、绿松石客商,社会各界媒体等100多位嘉宾出席了本次宣传推介活动。


活动现场,刘伟华首先作致辞。刘伟华向参会嘉宾详细介绍了竹山县情、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绿松石产业概况。他表示,竹山县是全球知名的绿松石主产区,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2012年以来,竹山县一直致力于推动制订《绿松石 分级》国家标准,该标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今后绿松石分级将“有据可依”。


中宝协产业协调部主任王芳在致辞中对近年来竹山县绿松石产业发展取得的卓越成就表示了高度的赞赏,并对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竹山绿松石产业发展的各级政府领导和业界同仁表示由衷的感谢。


同时王芳还强调,未来,中宝协将联合竹山县人民政府,与竹山县绿松石行业协(商)会、珠宝业界同仁等,加强产业规划、行业规范、节会活动、竞赛展览、人才培养、产品创新、资源保护等多方面的合作,以标准、规划为指导,规范绿松石产品市场秩序,加强“竹山绿松石”品牌文化推广力度,提高绿松石产品创新设计水平,提升绿松石产品在珠宝领域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更好地推动竹山绿松石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在与会领导嘉宾的共同见证下,中宝协与竹山县人民政府签署了“绿松石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战略合作协议展开紧密合作,抓住新时代背景下的竹山绿松石产业发展机遇,为竹山绿松石产业发展释放更多活力。


随后,毕立君、杨明星、十堰市竹山县委书记龚举海、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处正处级调研员许钦祥共同启动了《绿松石分级》国家标准系列宣贯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检测中心总工办何翀主任对宣贯会进行了解读。


会后,来自行业内外的五十多家媒体就《绿松石分级》国家标准制定的过程、绿松石文化推广与“竹山绿松石品牌”建设、竹山绿松石产业发展规划等话题,对莅临会议的相关领导、专家进行了深度专访。


刘伟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详细介绍了竹山县发展绿松石产业的“215”策略。刘伟华表示:“第一,坚持两个战略定位——坚持“第一产业”战略定位不动摇,努力将绿松石打造成十堰市“第四张名片”,不断培育壮大绿松石产业集群。第二,明确一条市场主线——明确以国际绿松石城为中心,以秦古、麻家渡镇为支点的市场主线,建立毛料交易、半成品批发零售、成品交易三级市场,把竹山国际绿松石城打造成世界绿松石珠宝交易中心。第三,抓好五个关键环节——抓好矿山管护,保护珍稀资源;健全产业体系,完善行业标准;做好文化宣传,丰富产品内涵;加强产业拓展,扩大市场份额;加强市场监管,净化消费市场。”


据悉,竹山县将借助绿松石产业上升为十堰市市级发展战略、绿松石将被打造成十堰市继“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之后第四张名片的契机,科学编制产业发展十年规划,紧紧围绕“生态矿业、循环产业、绿色经济”的发展目标,努力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绿松石珠宝饰品加工基地、产品研发中心、交易集散市场、产业信息平台、文化创意源头,倾力打造享誉全球的“世界绿松石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