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3·15” 警钟长鸣

2018-03-15

本报记者/刘冬

今天,记者在陕西省府谷县百祥金店和府谷县银海凤祥银楼中发现了卡地亚的仿款戒指,价格低廉,导购员直言不讳的表示该款戒指是“卡地亚款”,价格却只有正品的20%。在特定人群虚荣心的驱使下,给予了高仿产业的市场空间,同时也让众多商家有了“招揽顾客”的特殊产品。这是高仿产业对黄金珠宝行业的中伤。

看起来,高仿产品在做工、质量方面都不输正品,差别往往仅是在货品的字印上。随着市场需求增大,高仿品对自身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制造商们想要以假乱真非常容易。但其实高仿珠宝的泛滥,也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中国制造。


在《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完善制造强国建设政策体系,以多种方式支持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蓬勃生机。”何时能把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使中国的珠宝企业靠品牌、标准、服务、效益打造中国自己的奢侈品,是中国珠宝人要反思探索的方向。

高仿,并不是黄金珠宝行业的唯一诟病,中国黄金报记者在走访了众多终端零售店面中发现了许多其它问题,例如:“同一品牌售后服务不统一”、“销售员恶意中伤其它品牌进行恶性竞争”、“服务意识薄弱”、“价格恶性竞争”等诸多问题。一些培训公司为了帮助终端零售店“平安”度过“3·15”这个特殊的日子,纷纷给予导购员注意事项。

紫牛培训公司在群内分享给珠宝店铺3·15的注意事项

珠宝培训公司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帮助珠宝终端零售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仅仅只是应付“3·15”这一天。倘若终端零售店是行驶在黄金珠宝行业大海上的船,中国黄金报作为行业媒体应做船头上的瞭望者。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3·15不仅是一个特殊的日子,3·15更是商家对消费者的承诺,对行业的责任,对自我的约束。未来,中国黄金报会把《诚信3·15,我们在行动!》坚持下去,让天天“3·15”的警钟长鸣。保护原创文化,保护品牌,保护中国制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