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都被掏空了,还谈什么消费升级?
编者按
穿戴轻奢品牌、品西餐下午茶、住品牌公寓、打网约车,似乎这一代的年轻人特别看重生活品质,“消费升级”已经成为无以逆转的历史潮流。然而,持续上涨的房价、“隐形贫困人口”一词的迅速走红、国统局新发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是否从另一个层面反证了“消费升级”的夸大与虚妄?面对复杂交错的消费局面,珠宝新零售该如何应对?
当代青年的消费升级是全方位、立体式的:住所从质量参差不齐的出租屋变成标准化的品牌公寓;饮食从家常小炒变成法式品质午餐,即便是方便食品,也从袋装康师傅牛肉面变成了单价翻倍的汤达人和拉面说;滴滴、曹操、神州等网约车服务提升了出行舒适度、便捷度;食材和日用采购点也变得更加精致,每日优鲜、盒马鲜生、永辉生活等精品超市挤兑了接地气的菜市场……
俨然一场全民参与的“消费升级”活动。条分缕析地分析后,你会发现这股“消费升级”浪潮背后有几个核心支撑力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主力群体消费观念改变、消费信贷为居民加杠杆,更重要的是宏观调控希望通过扩大内需拉动GDP的国家意志。
(消费升级关键词百度搜索趋势图)
什么促成了“消费升级”?
首先是居民可支配收入。2011年中国人均GDP约5000美元,4年之后即超过8000美元,到2017年已经达到8836美元,居民的钱包确实更加厚实了。有钱花,是所有消费抑或消费升级的前提。
其次,消费升级的主力群体,即85后中的中产阶层和90后的年轻一代是带动消费升级的主力军。中产阶层具备消费的经济实力,而且愿意通过消费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年轻一代虽然经济水平有待提升,作为未来的中产阶级储备人群,其收入增长的斜率更加陡峭。比起上一辈,85后和90后的消费观更趋于开放不羁,他们显然更愿意消费、甚至是提前消费、透支而非储蓄。愿意花钱,是消费行为得以产生的关键。
如果说消费需求是一把干柴,那么消费信贷就是助燃剂。2010年到2015年间中国居民消费金融的交易规模增长167%,5年间年均增长超过30%(清华大学与中国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居民加杠杆的速度用“突飞猛进”来形容也毫不为过。美国居民部门负债率从20%提升到50%以上用了接近40年的时间,而中国用了不到10年。
如果留意街头巷角的各种小广告,便会发现短贷类的广告无处不在,甚至出现了“千贷大战”的局面。然而,这些居民短期借贷绝大部分不会出现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也就是说,中国居民部门的实际负债率会比官方的统计高出许多。
和“消费升级”捆绑在一起的另一个新鲜概念是“新零售”。“新零售”的概念是马云在2016年10月云栖大会上首次提出,概念之新、对社会状况概括之精准,再加上被马云这样一位消费领域内的超级IP加持,其能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投资方为“消费升级”加注
“消费升级”和“新零售”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不同,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消费升级”主要从消费者的视角,重心在于商品和服务品质的提升,而“新零售”则更偏向从供应商的角度看零售经营模式的升级。说到底,二者都指向扩大内需以及消费的结构性转型,是零售业规模和质量的双重提升。
内需扩大以及结构性转型,意味着市场容量会扩大,也意味着消费中的新品类、新业态有市场机遇,这些信号被投资者敏锐的嗅觉觉察,使得消费升级和新零售成为热门的投资概念。
目前,投资者对消费升级的市场增量怀乐观心态有一个重要支撑论据,就是中国居民杠杆率比起发达经济体仍然相对较低。比起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超过60、70%的居民部门杠杆率,2017年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还不到50%。似乎,中国居民还有一部分消费力量没有被释放出来。
但是,居民举债上升空间,还取决于中国居民的偿债能力。如果在可支配收入分配中,居民分配比例高,偿债能力更强,那么居民杠杆率的天花板也会更高。但中国的可支配收入是倾向政府和企业部门的,这导致中国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并不高的情况下,居民部门债务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90%。(海通证券)
我们可以看到,大量投资机构都将新零售和消费升级作为重要的投资赛道在押注。阿里巴巴、腾讯、网易、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在消费升级和新零售领域频繁布局,包括孵化新品牌(如网易严选)、实验新业态(如盒马鲜生),还有通过与传统零售巨头联合,互取所长(如阿里与百联合作)等,这增添了投资机构的信心。
消费者其实很穷
这样来看,似乎消费升级是无可阻挡的历史大趋势、大潮流,趁机投资投资消费升级相关的新品类、新业态是个极聪明的办法。然而,事情并非这样简单。
譬如说,网上很流行一个词“隐形贫困人口”,这个词一出现就在网上引起许多共鸣。90后年轻一代消费升级的另一面是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购买力被透支的负面影响已经出现。而中产阶级作为消费的主力军,还没完成消费升级,就已经被房贷、结婚、生育等大型“碎钞机”强行中止消费升级程序,沦为消费降级的新成员。
以及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社会零售增速数据。6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的数据,总额是30359亿,同比增长8.5%,比市场预期的9.4%低一点,总量和增速看起来都很理想。可是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来看就会发现,中国社会消费零售额的增速已经达到2004年以来的历史新低——这意味着,消费者买不动了。
国家统计局在发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同时,还发布了《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5月份全国70个城市房价指数环比增长0.8%,其中二线城市楼市活跃。据海通证券的统计,2016年房地产相关行业贡献了35%的经济增长,2017年上半年有所回落,但仍然占到27%。2015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主要靠二线城市居民的大规模举债。2015年年底,在居民负债结构中,住房贷款的占比已经过半(52.46%),到2018年3月,住房贷款的总量增长了61.26%,在居民负债结构中达54.13%。
居民的消费力增长空间被过分高估,这也难怪这轮消费浪潮被称之为“伪消费升级”。
房贷,是粉碎年轻人消费力的最核心因素。房价太高、以及仍在持续上涨,造成社会中人心惶惶,很大年轻人认为努力十年也不如提前买一套房坐等增值。这样一来,不论能不能承担得起,房子必须买,哪怕只是作为投资、等待增值。但是另一方面,过于沉重的房贷把许许多多的年轻人都逼到崩溃边缘。还本付息支出增加、可支配收入减少,生活十分拮据,更遑论“消费升级”。许多年轻人甚至拖了“消费升级”的后腿,消费能力大幅倒退。
但事实远比上述分析的更可怕:尽管年轻人工资低、即使中产阶层也遭到房贷的压榨,但是近几年来商家把市场培养得比较成熟,“过高质量生活”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消费者也习惯了这种舒适、便捷的生活。而一旦习惯了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生活,没有人能轻易转变回正常的、节俭的、甚至是储蓄型的“平凡生活”,“太委屈自己”了。
那么“消费升级”这个概念在现在的年轻人群体中是否成立?实际上,年轻人的“消费升级”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被迫的、畸形的“升级”,也就是说年轻人自知没钱,又遭商家蛊惑,在各种商业利益的裹挟下进入“消费升级”的斗兽场,却发现原来根本没有回头路。即使遭此困境,自己也只能一边骂骂咧咧茫然无助,一边硬着头皮走下去,因为身边的所有人也是这样。
珠宝行业的机遇
但珠宝行业很特殊,它本质上是为“有钱人”服务的。可是要扩大消费群体、增加营收,珠宝行业也必然要把触角伸向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这里便出现了一对矛盾:一方面是年轻人被教育得要“对自己好一点”,对珠宝等昂贵商品需求强烈;另一方面,他们还要面对来自父母、配偶、孩子、房贷等各方面的经济压力,囊中羞涩、仰天长叹。
抛开“消费升级”这个伪概念,笔者认为珠宝商必须看到这里的爱恨情仇,看到消费者的欲望和窘迫,并设法“折中”、尽力满足他们,这才是消费升级局势下珠宝商最应该做的事情。
德勤前几日刚发布的《2018全球奢侈品公司排名》认为,“中国的2017年奢侈品消费总体呈稳健态势。中国成为奢侈品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这一趋势将在2018年继续下去。而在香港,奢侈品消费者的购买倾向正在悄悄发生变化,他们寻求适合自己的奢侈品品牌,并以此来塑造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
而上上周闭幕的2017拉斯维加阿斯珠宝展览会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中国的钻石市场正在逐步扩张,零售商则被迫扩大采购范围,在全球范围内为客户寻求更加新颖的设计。”
综合年轻人的实际经济状况和珠宝首饰流行趋势来看,珠宝商一方面要压缩成本,把部分珠宝首饰的价格压在年轻人可承受范围之内,一味追求“高端”或许就脱离了国情现实;另一方面,也要在设计上下功夫。年轻人的视野已经转向国外,审美趋向多元,珠宝设计倘若再一层不变,恐怕很难跟得上消费者的喜好。
(文章转自今日头条-顾问云)
相关阅读
铂金闪耀奥斯卡颁奖礼 华丽铂金首饰引领红毯风尚
近日,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拉开帷幕,好莱坞名流巨星汇聚一堂,众多知名影星纷纷选择华丽铂金首饰为红毯造型加持。
抗疫情 | 宁夏行业协会、老凤祥在行动!
爱心捐赠暖人心、齐心协力抗疫情——宁夏金银珠宝首饰行业协会、宁夏老凤祥抗击疫情纪实。
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行业热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在采访中,珠宝企业家们纷纷表示,这一《意见》是在中国民营经济以及民营企业需要鼓劲加油继续发展的关键时刻出台的,为民企健康发展提供了宽松安定的环境,
2020首届中国黄金珠宝产业数字化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华为首次涉足黄金珠宝产业助推升级
1月9日,代表中国黄金珠宝产业数字化最高水平的“2020首届中国黄金珠宝产业数字化高峰论坛在深圳市IBC格式时尚发布中心顺利召开。
国潮新风,传递至臻喜福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