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玉雕、景泰蓝等非遗项目 庙会崭露头角

2017-02-15

文/本刊记者 马佳 


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北京最具年味的地坛传统庙会开门迎客。在今年的庙会上,京津冀非遗传统手工艺区参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观看、购买。


本届庙会商展以体现京城传统文化为主体,汇集南北各地的精品年货、风味小吃、非遗手工艺品、名特优新饮食及庙会主题需要的具有地域风情特色、来自共建帮扶区域的商品300余种。其中有京韵京味的北京玉雕、花丝工艺以及景泰蓝等非遗项目也参加了展示。


在京津冀非遗传统手工艺区内,康雨叶在挂着“大学生创业,感谢大家支持”的牌子前,售卖景泰蓝首饰。据他介绍,他的摊位是在东城区商委和相关创业园的支持下获得的免费摊位。 “在庙会上,老北京的景泰蓝工艺品很受欢迎,我们的团队跟北京珐琅厂合作,特别希望把北京的传统工艺传承和发扬下去。”


他告诉记者,特别是那些上世纪70、80年代的景泰蓝工艺“老物件”格外受欢迎。“现在好多都不做景泰蓝,这些都是当年出口剩下的外贸存货。这些景泰蓝首饰只卖几十元,价格非常低,但它的手工价值、附加价值要比这高得多”,康雨叶说。各式各样的景泰蓝工艺品也颇受游客欢迎,挑选、问价的人络绎不绝。


在北京玉雕展位,玉雕大师王建告诉记者,春节逛地坛庙会是京城老百姓沿袭多年的习俗。作为京城成立时间最早的庙会,地坛春节文化庙会以地道民俗、传统民间特色闻名。每届庙会都要吸引游客百万余人次。北京玉雕作为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


王建出生于北京玉器世家,曾参与奥运徽宝“中国印”等制作任务。她表示,来庙会的消费者非常多,大多图个热闹、讨个彩头,所以,此次参展带来的都是有针对性的产品,有年节意义寓意吉祥的翡翠平安扣、钱串车挂和价格相对便宜的珠串手链等,颇受消费者欢迎。


以中国传统花丝项目见长的大方元珠宝行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珠宝展上的常客,庙会倒是首次参加,主要由于客流量太大,咨询观展的多,实际购买的人少。“(庙会)是个普及传统工艺的好地方”,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对花丝首饰感兴趣的人非常多。但是真正了解花丝工艺的人很少。听到最多的就是“真好看,这是什么?”所以,从早到晚,他们几位工作人员不停地向大家介绍,等到收摊位时都累得精疲力尽,口干舌燥。


从2016年开始,地坛庙会开始以定向邀请的形式替代传统庙会的商业拍卖模式,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店、高科技等高端名优商户。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庙会了解到非遗文化及其产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