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捷:借助“大时尚”设计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2019-09-13

9月11日,2019(第六届)中国黄金珠宝盛典在深圳开幕。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孙捷在盛典上发表了以“设计驱动的创新-以文创产业发展与时尚奢侈品的全球市场现状为切入点”为题的演讲,引发强烈共鸣。

据介绍,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与网络(GAWC)发布的2018世界城市评级报告中,深圳首次位列A阵营(香港A+、北京A+、上海A+),成为一线城市。孙捷表示,当下,北京、上海喊出创建全球城市的口号,作为一个ALpha级水平的一线城市,深圳也借此排名晋级的机会,同北上一样大力推动创建全球城市。

事实上,一个全球化的城市,除了具备全球性的经济活力,同时更加需要具备全球性的文化影响力、文化聚集力、文化生产力、文化辐射力等诸多功能。在孙捷看来,深圳与其它国际都市群还存在差距,问题主要集中在活跃文化集聚力、活跃文化生产力、活跃文化辐射力这三方面,深圳还需要积极进行战略思考、文化规划和顶层设计。

“文化创意产业可谓是21世纪国家软实力竞争的制高点。”孙捷表示,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作为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产业。“可以说,文化创意产业是发达国家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产物,由于附加值高、发展可持续,越来越受各国重视,增长速度远高于整体国民经济增速。”

据孙捷介绍,目前,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美地区,以英国为核心的欧洲地区和以中国、日本、韩国为核心的亚洲地区。其中,美国占市场总额的43%,欧洲占市场总额的34%,而亚洲、南太平洋国家占市场总额的19%(其中,日本占10%,韩国占5%,中国和其他国家及地区仅占4%)。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中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但资源非常丰富,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潜力巨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孙捷表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到2002年末只有48个园区建成,2012年时出现井喷态势,达到1457个,并在2014年时达到2570个园区的顶峰。2015年,园区数量稍有回落,全国正常运作的园区在2000左右。其中由国家命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各类相关基地、园区就已超过300个,但是层次和品味相对较低。

孙捷指出,文化创意产业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与“中国智造”的经济转型提供一种新的出路和模式。

在谈到文化创意产业的模式时,孙捷表示,高质量的文化创意产业是自上而下的,需要站在全球和国际发展战略上,与本地传统人文、历史积淀深度融合,强调的是中上层收入人群在社交和自我价值方面的需求,而非功能性生理需求。“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缔造影响力和聚集力,产生高附加值,推动生产力,以达成长时效的辐射力。”

据孙捷介绍,“大时尚”设计是基于当下与未来生活需求与城市发展,文化、艺术/设计、时尚生活体验等要素,对于城市与创意产业的高端发展具有驱动性的建构作用,通过产品与策划管理等高附加值型服务系体的创新设计引导社会、经济、文化的活跃性与可持续发展。

孙捷表示,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珠宝首饰制造产业,全球第二大的珠宝首饰消费市场与增长最快的市场容量,还占据了全球时尚奢侈品的生产与制造的60%。“哪怕中国具备那么多的优势,中国目前仍没有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时尚奢侈品牌,产品设计品牌与附加值水平相对较低,极其缺乏多元化的设计与品牌,设计创新能力也很低。”

“未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一定要在‘大时尚设计’的时代语境下,重新认知设计的价值与其创新的方法。”孙捷说,如何用设计作为手段进行创新是行业能否升级,能否适应世界和社会的变化,能否适应并引领市场的核心问题。


文:记者 蒋子清

责编:余晓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