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 让珠宝设计化身“眼球经济”
文/本刊记者 贺轶群
中国有IP”珠宝设计新星大赛启动仪式
12月14日上午,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主办,中宝协学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广州市恒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 “中国有IP”珠宝设计新星大赛启动仪式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内举行,大赛将致力于发现珠宝设计人才和优秀作品,展现我国新一代珠宝设计师的创新理念和实力,为我国珠宝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培养和发掘专业人才。
在15日召开的“2018中宝协学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上,“中国有IP”珠宝设计新星大赛承办方代表、广州圣芭黎珠宝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赵堃对赛事做了进一步解读。
“中国有IP”珠宝设计新星大赛承办方代表赵堃
赵堃首先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珠宝首饰设计行业现在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中国有IP”珠宝设计新星大赛的产生背景。
“有一次,我有幸去参观一个行业内排名前十的大企业,当我看到他们设计师的工作状态时,终于明白中国为什么产生不了卡地亚这样的大品牌了。他们坐在电脑前,就像生产线上的工人一样,没有活力。他们坦言,之前读书的时候,自己都有各式各样的美好想法、愿望,然而参加工作几年以后,已经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能做些什么了。”
设计师缺乏思想和活力,导致珠宝设计同质化、平庸化;另外,企业经营者目光短浅,希望生产马上能卖出去的东西,而不愿意做一些行业的积累、打造自己的特色。赵堃认为,这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中国珠宝设计界目前的困境。
赵堃还谈到,文化与珠宝其实有很大的结合空间,这里的“文化”是广义的,既包括传统的中华文化符号,又包括嘻哈、流行、摇滚等年轻人喜欢的现代文化元素,甚至包括AI、VR、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文化,这些都可以和珠宝设计巧妙关联,这也是“中国有IP”珠宝设计新星大赛的根本出发点。
赵堃认为,通过举办这一赛事,可以孵化、培养青年设计人才,借助“双创”的浪潮,推动行业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改善资金运转的效率低的行业难题。
“中国有IP”珠宝设计新星大赛的另一大目的,是增强珠宝行业的公众关注度,引爆话题点,产生“眼球经济”。 赵堃认为,目前珠宝行业内的设计大赛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自己玩自己的,今天你给我颁个奖,明天我给你颁个奖”,很难真正引起公众以及消费者的关注。公众关注度的不足,是导致行业销售不景气的重要原因。
赵堃对大赛的办赛思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大赛分为区域赛和全国总决赛两个阶段,共有五大分赛区,以“传统方式+真人秀节目拍摄”的组织方式进行,命题采用“无标题及命题征集”,结合故事性、娱乐性,通过这一赛事,将设计师的思想呈现给公众,让社会重新认识珠宝行业。另外,也可以借助比赛的机会,增强院校、专业、导师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凸显自身优势,增进彼此的了解。
具体的评审标准方面,赵堃认为应兼顾艺术性、话题性、商业性与可操作性。在校学生社会经验欠缺,许多天马行空的设计想法在实际生产中无法落地,这是目前的珠宝设计大赛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鉴于此,“中国有IP”珠宝设计新星大赛在这方面必须寻求突破。
“评委会除了院校老师以外,很重要一点,我们会邀请商家,考虑市场化问题;也会邀请媒体,加强传播的推广,优秀团队要安排媒体专访活动,提高知名度;还会邀请一些明星、网红或者跨界人才,群策群力,来共同推动大赛的发展,要将大赛举办成真正可以接地气的、有艺术性的珠宝设计盛会。”赵堃说。
最后,赵堃还强调,应通过技术手段,完善网上评比中的点赞、评论、投票规则,避免恶意刷票,保障结果的公平性。也要借助法律的力量,注重知识产权保护,防止抄袭,营造良好的赛事环境。
2018中宝协学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
参会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