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乡偶记—— 从省城到乡村的珠宝消费速写

2019-02-20

春节,是我们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汇聚而成的民俗、民心。我们的春节,是全世界华人热爱生活、看重亲情的最好体现。
春节的伟大之处在于,一个国家能不分天寒地冻与春暖花开的地域,这么自然、真心实意地加入如此重大的次“迁徙”,每年一次,从不间断。这就是家庭中亲情的力量让中国人能够自觉地遵循着人伦的大道。

每年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央视一频道就会准时播放《一年又一年》节目。伴随着喜庆的音乐,各地的春节习俗和团圆场景纷纷上演,总是能让守在电视机旁的一家人倍感亲切。
一年又一年,中国发生着巨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共享经济、大数据、VR 技术、5G 技术、高铁时代等,无不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在具体的区域,聚焦人情、乡情、生活习惯、消费等方面,有哪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又有哪些值得引起黄金珠宝行业的注意?春节期间,本刊多位记者分别走访了家乡市场,从河北省陈村,到山西省运城市、交城县,从辽宁省朝阳市、江苏省徐州市,到甘肃省兰州市、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从乡村到县城、市区、省会,本刊记者以独特的视角和观察,在揭示家乡巨变的同时,也紧紧围绕当下消费时代背景下,挖掘市场下沉带给黄金珠宝行业新的启示。《春节回乡偶记——从 省 城 到 乡 村 的 珠 宝 消 费 速 写》 将一一为您详细介绍。

市场下沉已经成为一种行业普遍现象。老凤祥、赛菲尔、信德缘等黄金珠宝品牌都已经将触角伸向了县城;万达广场也越来越向四五线城市靠拢,这都是最好的证明。

市场下沉,给乡村、城镇的人们消费提供很大的便利。在消费时代的大背景下,在基本生活需求满足后,人们逐渐将视线转移到精神消费需求方面,代表性的就是黄金珠宝首饰消费等。本刊多位记者通过走访当地市场了解到,春节,本土珠宝市场的消费有热有冷,甚至出现了一种乡村消费较热、而地级市消费疲软的“怪象”。前者是正在形成或成长中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态势,潜力巨大;后者是较为成熟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规律,态势稳定。这或许可以为以上的“无规律”作出解释罢。

高铁的开通,一定程度上也冲击着区域黄金珠宝市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即使对于一定程度上处于垄断地位的当地品牌,高铁开通后对当地产生的影响心存顾虑和担忧不小——县城的担心部分消费需求转移至市区,地 级 市 的 担 心 需 求 转 移 至 省 会, 而三四线省会城市的则担心需求向一二线城市靠拢。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在消费
时代和高铁时代的交叉口,该迹象已经逐步显现。

胳膊拧不过大腿,与其与实力和消费潜力更大的对手相抗衡,为何不能转变自己的经营模式,主动求变?区域市场更懂区域消费。这就是为什么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大品牌很难打开消费局面,而本土品牌却大受欢迎的原因所在。独特的小而美或许就是本土珠宝店应对“高铁时代”影响的重要选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