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徐州文化博览会暨中国·徐州民间工艺博览会开幕

2017-10-13

文/李后沛



文博会展品。


近日,第四届中国·徐州文化博览会暨中国·徐州民间工艺博览会开幕。虽然不是节假日,但作为淮海经济区大规模、高档次的工艺文化盛会,还是吸引了很多人前来观展。


本届文博会依然采用两点一线的布展格局:东边文博园以彭祖楼为核心,西面则以徐州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中间是按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色设计的特装,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淮海经济区各市工艺美术品的展示。 国际会展中心展区汇集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产品,这里分为中工美创意设计大赛展区、工艺美术综合展区、“一带一路”精品展区、台湾·文创精品展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区、产业创新精品展区,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工艺美术综合展区一共有34个展位,其中有12个精品展位。这些展位的正中间,有一个开放性的展区,是徐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提炼”出来的“彭城六绝”:徐州香包、徐州面塑、徐州琉璃、徐州木雕、徐州仿古陶、徐州玉(石)雕。这些不是平时在市场上看到的玉器饰品,而是由徐州工美下属的徐州淮派玉雕艺术研究院研发、设计的。这些饰品以玉为基础,辅以珊瑚、钻石、宝石等珠宝,设计感和时尚感十足。


据徐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徐州淮派玉雕艺术研究院院长张嘉伟介绍,这10件参展的玉器饰品,开展两小时就被预订一空,一件以汉文化元素设计的《汉魂·莲》被3个人抢购。一位女士在现场对一件佛头造型的挂件爱不释手,她对记者说:“我平时很喜欢买玉器类的小饰品,但是没见过这么别致、精巧的,我太喜欢了。”


“彭祖楼里集中的都是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分成四大区域,包括工艺雕刻、艺术陶瓷、刺绣染织、民间工艺,我们是结合每一件作品、每一位大师的创作特点来设计特装的。”徐州文博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徐州人对玉情有独钟,对紫砂也非常喜爱,这两类在工艺美术品中受关注度较高。”


彭祖楼的一楼是此次文博会最有看头的地方。这里云集了第一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中17名江苏籍大师以及100余件(套)国大师、省大师的作品。首届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汪德海、木雕高级工艺美术师钟锦德、竹刻高级工艺美术师徐秉言、雕漆省工艺美术大师阚凤祥、刺绣高级工艺美术师邹英姿、紫砂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季益顺等都携作品亮相。这些作品代表了江苏同时也是国内最新工艺成果、最高技艺水平,每一件都值得驻足细细欣赏。


现场一位志愿者说:“因为知识没到这个层面,所以看到这些作品,感觉语言已经贫乏了,说不出来到底好在哪里,就是感觉很享受。”这位志愿者说,她最喜欢的就是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蒋喜的作品《见山》。记者跟随她来到这件作品前,只见此作品选用特细青海青玉,并融合现代概念设计的理念,运用苏邦玉雕中的特殊技法“薄胎工艺”雕琢而成。在玉雕陈式化的形式与设计理念上进行了突破创新,确实让人过目不忘。


此次专设的大学生创意集市展区,是一个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静态展示与动态体验有机融合的地方。这里有精美的手工皮具、手工娃娃,还有非遗衍生产品。在展区的最前面,有6台玉雕机一字排开,每台机器后面都坐着一位身穿汉服的学生,每人手持一把刻刀,有的盯着手中的玉石构思,有的在专注地雕刻,好像完全看不见身边围观的人。

这些学生全部来自徐州技师学院。作为徐州市唯一开办玉雕专业的院校,6年来共培养玉雕人才千余名。这次文博会上,还展示了学生的作品,有的是仿汉代的玉舞人,有的是仿汉代玉璧做成的吊坠,还有用吕梁石做外壳的打火机,既精美,又创意十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