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玉文化论坛在南阳召开

2018-05-02

本刊记者   马佳 


4月26日,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下称“中宝协”)和河南省南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新时代玉文化高峰论坛在南阳召开。本次论坛是中国·南阳第十五届玉雕文化节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宝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史洪岳作《器以载道,何为玉道》的主题报告,他认为当前玉雕届“讲器大于讲道”,但事实上,道与器应该是合二为一的,不应重此轻彼。


“玉之器,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而玉之道,是中国的精神,中国的智慧,中国的理念。”史洪岳表示,玉器是玉道的载体,新时代的玉文化靠要新时代的玉器创作来体现。为了促进新时代玉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宝协提出了中华玉文化创新工程一系列工作措施,就是要促进传统优秀的玉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品鉴定中心原主任、研究员岳峰做《文化自信、大玉何为》的主题报告,他表示, 工艺的精湛是让收藏者折服的最好手段,意韵美让西方人感到新鲜,令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能感受到浓郁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玉雕艺术的个人风格。同时,他还从大英博物馆现代玉雕收藏的7个局限性方面,深入浅出的讲述了玉文化在当下的历史方位,并对琢玉者提出了殷勤的期望。


岳峰认为,琢玉者不能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玉器雕刻者,更应该是记录时代的艺术工作者,将时代的追求、审美、艺术和思想,用玉雕艺术的特殊语言和符号反映出来,并赋予它时代的个性,这既是玉雕大师们的责任和义务,也应该是其神圣使命。


原文化部中国国学中心展览陈列部副处长吴笑天做了《新时代玉文化如何创新发展》的主题报告,他介绍了国学中心的建设情况,并向社会与玉雕大师们发出了寻找国玉重器的创作邀约,讲述了自己寻找玉石的历程以及对于玉的缘分与深情,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玉文化的关系。从玉石的审美、玉石的考古、玉石的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要紧密结合学术界与工艺界,广泛研究玉文化课题,形成新时代的玉文化理论体系。他提倡在玉的新时代,我们要创作有根与魂的玉,希望通过分享自己与玉的故事以及对玉文化的认知与探究,带动更多的人研究玉文化,推动当代玉文化继续向前。


著名旅游专家、社会学者、《中国旅游报》首席评论员、高级记者刘思敏作《文化旅游与南阳旅游发展》的主题报告,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几个层面讲述了未来旅游事业的大好发展前景,并结合南阳市实际情况和国内旅游发展趋势,对南阳旅游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期望。


本次论坛从玉文化的视角、器道相生、道器合一的角度,对新时代玉文化的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并提出了具体的可行方案,给玉界同仁带来崭新的视角,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思考理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