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珠宝企业如何运用互联网解决线下经营问题

2016-08-15
本报实习记者 杜灏
   
      近日,“妮妲”的登陆,珠三角迎来了近年来正面登陆的最强台风,菜价急涨6成仍被抢购一空,各大超市街市沸腾一片。与此同时的珠宝柜台面前就显格外“高冷”,无人问津。8月,珠宝业者默认的行业淡季,今年各大零售品牌年中报纷纷“跌跤”。在解释业绩不乐观的原因时,多提到了消费者购买力不足的问题。销售压力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企业货品高库存。过高的库存又是资金周转率的黑洞,一旦资金回笼不顺畅,对于企业可谓是致命地打击。因此尽快清理货品库存成为珠宝企业当下的迫切需求。



                                               
 
 线下不行,那么线上就成了唯一可以尝试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样的情况下,互联网也变成了万人欲过的独木桥。就目前来看,互联网在珠宝行业零售终端整体普及率较低,渗漏率还处于初级阶段,往往是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多了一个店铺。从传统珠宝企业的业绩报表来看,电商的销量大约占据了总销量的5%,有的更少。“互联网+”只是多了个网络销路出口,对于企业的战略经营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但我不这样认为,这样的现状是由于太多的老板拿着经营传统实体店的思路做了‘+互联网’”翠花翡翠平台的销售副总经理杨栋表示。从营销战略上看,互联网与实体经营有着明显的区别,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实体经营注重体验性,相比较过去的10年,当代消费者对客户体验感有了越来越严格甚至挑剔的服务要求。实体珠宝便可以加强销售人员与消费者的人文关怀、互动性,但是客流的吸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店铺多是被动的等待消费者。而互联网跨越时间、距离、空间的特性是任何实体经济所达不到的效果,轻库存方式也让珠宝行业看到一线希望。然而,网络信誉危机问题是制约着互联网在珠宝行业进一步延伸的瓶颈。如果能将这两者的优势有效地互补,对于来说珠宝行业如同雪中送炭。

“根据我们14年行业经营经验,在看到行业痛点之后,根据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新市场环境做出明确的预判,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打造出一种连通B-B-C端的翠花翡翠平台。于8月5日在深圳正式推广上线。”杨栋谈到。

在近来,珠宝行业专注于互联网的新兴企业中,出现了两种影响较大的跨界改变:一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一种则是互联网与产品销售的结合。前者在后期偏离了珠宝行业,与珠宝实体的对接更是渐行渐远。后者是基于珠宝行业,为行业发展开拓了新思路。

“基于顾客不进店、终端零售店铺大量货品滞销的行业痛点,我们在营销模式上经行了创新升级,通过终端店铺销售人员转发推荐平台产品链接,消费者选中喜欢产品后,我们总部将产品邮寄给零售店铺,随后顾客进店试戴购买便可以完成消费。如此,既将上游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流通,又帮助终端店铺导入客流促进销售,消费者通过垂直渠道还能购买到更加实惠的产品,对于三方无疑都是互利共赢的。”杨栋还解释到,翠花翡翠平台就是着眼于半开放、针对珠宝商利益而设的分利模式而运作。不仅保护了珠宝业态赖以生存的利润基础,也为店员带来新的收入渠道,对于行业也是一种新鲜的尝试。

依托移动互联网+前端工厂一手货品改变珠宝商库存流动性、增加店员积极性、凸显社交商业化等逻辑,运用互联网思维链接客户,并为线下实体珠宝店铺提供切实的销售方案,最终整合工厂产品使珠宝商获得更多的利润,让消费者感受精准跟踪性服务的同时,买到更便宜的产品。就像滴滴打车一样,在生态圈内的三方都有利,便会为珠宝市场带来无限的可能。

 不仅如此,互联网软件带给销售人员的体验感也是十分重要。有趣的互动方式,不仅带给消费者新鲜感,而且也激发了销售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我们将平台进行网游化的处理,分为三类精灵族(入门级)、人族(销售精英)、兽族(高级销售)。如同于游戏中的闯关晋级,三个级别的产品与利润不同,销售人员需完成销售任务才能升级。这样模式助力销售人员在与消费者互动中乐趣,更形成了一个激励机制。”翠花翡翠平台策划蔡旭讲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