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珠宝质检工作交流会在京召开 新《珠宝玉石国家标准释义》增补宝石优化处理、定名规则等问题

2018-12-14

本刊实习记者 贺轶群


12月14日上午,由自然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NGTC)主办的2018全国珠宝质检工作交流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召开,以本次珠宝展为契机,与业内人士交流珠宝检测机构能力验证、实验室经验等话题,并对新版《珠宝玉石国家标准释义》做了介绍与解读,NGTC主任叶志斌出席会议并致辞。


能力验证是除现场评审以外,衡量、证明珠宝检测机构业务能力的重要外部手段,在珠宝质检工作中具有突出的意义。会上,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处长曹实、韩京城,NGTC副总工田晶分别就能力验证提供者政策解读、能力验证规则解读、能力验证计划结果发布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主题演讲,并分别邀请国家金银珠宝饰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四川)、江苏省黄金珠宝检测中心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代表进行经验分享,交流各实验室在能力验证方面的工作心得,国检珠宝培训中心副主任徐晓红则为参会嘉宾解读了珠宝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本次会议的另一大亮点,是由NGTC总工张钧带来的“新版《珠宝玉石国家标准释义》介绍”。



新版《珠宝玉石国家标准释义》于2017年10月发布,今年5月1日起实施,全书包含GB/T 16552-2017《珠宝玉石 名称》、GB/T16553-2017《珠宝玉石鉴定》、GB/T16554-2017《钻石分级》三项国家标准,针对正文及附录中的共119个常见问题进行了逐条解释,在定名规则、宝石分类、宝石优化处理、成分分析、发光光谱分析、钻石分级等方面分别作了详细讲解,图文并茂,有助于珠宝质检机构对新版国家标准的理解与领会。


定名规则是新标准中改动最大的地方,也是本书解读的重点。书中根据现代科技的最新发展,对一些宝石的定义进行了新的补充完善,确定了基本名称的附加因素。例如,在“天然有机宝石”的定义中新增“与自然界生物有直接生成关系”这一范围限制;在“合成宝石”的定义中补充说明,“在珠宝玉石表面再生长与原料成分、结构基本相同的薄层,此类宝石也属于合成宝石,又称再生宝石”。此举有助于完善、明确宝石的定义规则,提高质检水平,避免珠宝玉石命名混乱、语焉不详等情况,以保护珠宝商和消费者的共同利益。


如何界定对宝石的优化处理,这是珠宝质检工作中的难题与重点。对此,本次修订中新增加了“优化处理”这部分内容,在修订中综合考虑消费者接受度、对宝石的改善作用、价值提升,将宝石的优化处理问题细分为“优化”“优化(应附注说明)”“处理”三种情形,将珠宝填充物的类型、多少、对珠宝的改善程度等因素添加到名称标准中;另外,对合成钻石鉴定、钻石切工数据的调整等问题,本次修订也有关注。


各演讲嘉宾秉承科学、理性的职业态度,使用大量的专业化研究实验、系统化数据等,为参会者讲解能力验证及珠宝质量检测的经验、途径及必要性,可谓“干货”满满;新版《珠宝玉石国家标准释义》也被大家争相购买,新国标适应了珠宝行业的现状和发展需求,将进一步规范我国首饰市场,促进珠宝贸易交流,也将成为珠宝质检标准化、规范化、细分化运作的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