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晶佛造像第一人仵应汶作品展在京举行

2016-09-22
文/摄影 本刊记者郭士军

922日,中国水晶佛造像第一人仵应汶大师水晶三十三观音像赴台活动暨代表作品展在北京博观艺术中心正式拉开帷幕。展览由缪斯金服公益基金、河南省城开集团主办,河南应汶玉文化研究院、北京博观天下广告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本次展览主要展出了即将送往台湾佛光山北海道场的水晶三十三观音像中的二十七尊,以及由仵应汶大师近年来精心创作的《西方三圣》、《千手千眼观音》、《明式地藏》等水晶雕刻代表作品。同时,以仵应汶大师的言行为脉络、将中国佛教精神与中国工匠精神互为解读的文化读本——《行·愿——佛心与匠心》一书在本次展览中首次面世。

展览现场

据了解,这组观音像作品之中的六尊,已经先行飞赴台湾。本次展览中展出的二十七尊观音像,将在展览结束后前往台湾,完成“合璧”并展出。

2013年,慈善家、艺术品收藏家、佛教学者赵凯拜会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决定以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为目的,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仵应汶亲自创作一组《水晶三十三观音像》,赠予台湾佛光山北海道场。

主办方表示,《水晶三十三观音像》的创作,历经三年如期完成。同时,藉由两岸三地的这次巡展和精心编撰的《行·愿——佛心与匠心》一书,让更多同胞对中国水晶佛造像艺术与中国当代玉雕文化有一个整体和直观的了解。一场横跨两岸的文化盛事也就此展开。


仵应汶创作完成的《水晶三十三观音像》,充分展现出他独特的艺术哲学——“工匠精神”。仵应汶常说,技艺是个很容易跨过去的门槛,雕刻佛像最难的地方不在技艺,而在于赋予佛像最终神态时那种毕恭毕敬的心。仵应汶创作的各种题材的佛教精品,无一不体现出当下工艺品界所推崇的工匠精神。

谈到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时,仵应汶在接受《中国黄金报珠宝》杂志记者专访时表示,工匠精神其实就是一种执着的坚守,在中国文化里,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坚持和传承。

本次展览中展出的大部分作品,都以重达数十公斤的整块天然水晶作为原材料,这些水晶石要在极其苛刻的地质条件下经过数十亿年才能形成。仵应汶利用水晶千变万化的天然皮色和内部包裹体,设计出精美绝伦的艺术造型。这些作品在细节之处的雕琢极尽精美、难觅瑕疵,对于广大民众而言,这样高水准的水晶雕刻工艺就算在大型博物馆也难得一见。

    本次展览将会持续至9月26日,欢迎各界爱美向善人士莅临参观,在欣赏至美艺术品的同时,参与到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推广中来。

相关链接:
仵应汶
仵应汶于1954年出生于玉雕之乡河南省镇平县的玉雕世家,198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1978年,由仵应汶设计制作的岫玉《双层转动花熏》被收藏于人民大会堂;1979年,仵应汶被共青团中央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并受党国家领导人接见;2004年,仵应汶被评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2006年,仵应汶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当年创作的水晶《三教九流图》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作为国礼赠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2012年,仵应汶作为全国首批获奖者荣获“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翌年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为传统工艺硕士生导师。

    仵应汶的作品题材广泛,尤其擅长水晶雕刻,被业界誉为“水晶雕刻第一人”,作品备受艺术界关注,被收藏界视为珍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