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珠宝展期间: “十二生肖”文化研讨会热议传统文化符号与传承

2017-11-13






2017年11月9日,“十二生肖”文化研讨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召开。研讨会以“追古烁今·高峰研讨”为主题,邀请到来自文化界、珠宝界、当代艺术、高等院校等领域的8位代表到会作主题演讲,逾50名来自专家、学者、珠宝企业家、设计师等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


 研讨会现场。


 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副主任梁振杰在致辞中指出,“十二生肖”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俗文化符号,与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息息相关,在文化传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在中国国际珠宝展上新开设的“十二生肖”文化展区,将行业中具有生肖元素的好作品集中展示,以珠宝的语言诠释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生肖文化。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可以聚拢关心传统文化发展的先辈,带出一批愿意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才,创造出一批具有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高水平作品,最终带领中国珠宝民族品牌走出国门,走向更大的世界舞台。


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相关文件,给予文化创意产业大力的支持,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为与会嘉宾介绍和解读了国家的相关政策。他指出,珠宝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业态,也是一个传承悠久的行业,随着在新常态下消费升级的不断加速,消费者对文化的诉求、对品味的要求、对美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创意设计就是把文化要素解构、呈现到产品的钥匙,是珠宝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甚至是根本路径。

 

刘魁立(中)发言


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民俗学泰斗刘魁立从民俗文化角度阐述十二生肖历史、文化、地位,并进行衍生解读。他表示通过这种专项的展览和论坛让更多的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有更多的认知。


此外,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张欣沂副教授将中国生肖文化与工艺设计相结合,并剖析其文化内涵与表现形式;上海豫园黄金珠宝集团总裁孙云飞讲述了文化传承赋予珠宝企业家的责任;台湾知名的珠宝设计师王月要分享珠宝设计中生肖文化的应用;知名独立设计师郑志影分享个人创作中的思想和体会;当代艺术家何汶玦以艺术家的视角分享十二生肖及相关创作的感悟;中国玉雕大师黄罕勇分享玉雕设计创作中的所思所得;文化部非遗司原副司长屈盛瑞介绍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传承工作的发展现状。


作为首次登陆珠宝展的“十二生肖”文化展区一经亮相便引起了各方关注。据该展区策展人王晨旭介绍,展区汇集了以生肖文化题材创作的前沿设计作品共200余件,有玉石、贵金属、金箔制品等多种材质,涉及钟表、摆件、胸针等多个品类,有传统花丝、也有当代艺术等多种表现形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