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鉴赏沙龙挖掘黄金文化价值

2016-08-23
文/本刊记者 马佳
    
7月28日在2016中国国际黄金大会期间,一场独具特色的黄金文化鉴赏沙龙举行。演讲嘉宾围绕黄金艺术衍生品,探讨了黄金的文化价值及其艺术价值的发展空间和趋势。




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王立新、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崔建国、北京黄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山恩、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执行理事长陈四光、深圳百泰控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战略顾问曹阳等出席沙龙。

深圳市百泰国礼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观霞介绍了百泰国礼贵金属业务在银行渠道的探索实践。在“文化兴国”战略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背景下,百泰集团下属的百泰国礼研发了许多优良产品,如2014年的《家风弟子规》,2015年的《家风齐家三宝》《和平万岁纯银纪念册》《黄永玉金猴红包》等均取得不错业绩。“未来5年,面对银行渠道贵金属市场的严峻形势,百泰国礼将努力改进产品工艺,引进技术创新,提高服务水平,完善企业管理制度。”陈观霞说。

刘山恩在“黄金文化的商业拓展”主题演讲中表示,黄金除了商品属性、金融属性之外,还有重要的文化属性。目前,黄金的文化属性在中国市场才刚刚开始。 

世界黄金协会(中国)行业拓展总监陈志君围绕“黄金和婚庆文化传播”这一主题进行相关案例分析。他以“囍福”结婚金饰为例,介绍了该套首饰的核心目标——巩固刚性需求的市场。

陈志君认为,结婚金饰需求潜力巨大。目前来看,结婚金饰购买预算主要由新郎父母、准新娘父母赞助,但就数据显示,新人在结婚金饰购买过程中的主导权越来越高。另据定向调研显示,金饰虽然已经属于大众化普及产品,但金饰目前无法满足“90后”年轻一族对追求独特个性与偏好的渴望。

作为北京礼物的创始人以及著名收藏家,陈四光对黄金文化历史艺术有其独特的见解。他在演讲中介绍了黄金及黄金艺术品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以及黄金艺术品的收藏市场。他表示,对于黄金艺术品而言,只有具备了以高纯度的黄金为原料,大师级的设计制作,同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限量版的发行方能诠释其价值所在。他认为,只有打破“克重”概念,突出情感文化,才能实现黄金文化艺术的创新和传承。

在黄金文化鉴赏沙龙上,深圳百泰控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百泰国礼投资有限公司展出的文化系列产品大受瞩目,除《家风弟子规》《齐家三宝》,以及新近的《冰雪奇缘》等系列贵金属礼品外,还有创新时尚首饰系列,令在场观众一饱眼福。其中,双面3D浮雕工艺备受关注。

2006年,百泰正式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可透气的戒指类黄金饰品”,亦称“会呼吸戒指”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从百泰“会呼吸戒指”研发开始,到2016年百泰“双面3D浮雕(SFD)技术”的正式面世,百泰研发团队为之耗费了将近十年的时间。SFD技术和“会呼吸戒指”的共通之处,就是瞄准黄金手镯及戒指的“空白内壁”,在其中做文章。

“百泰在深度研究市场需求,大量调研数据中发现——市场上现有款式的首饰,只在朝外的正面设计相关造型和图文,而佩戴和接触皮肤的饰品底面都是空白,这就是市场盲点。这片空白,就是百泰未来所面对的新的市场‘蓝海’。”百泰国礼投资有限公司高端商务部总监余述维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