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风向标” 产业“路由器” 广州华林玉器街重塑“亚洲玉都”新形象

2018-03-22

本刊记者   徐以冰


华林玉器商会2018春茗晚会


随着央视大型文博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的火爆,特别是对良渚文化“玉琮王”前世今生的解读,重新点燃了国人对贯穿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玉文化的巨大热情,中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历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


广州虽然不是玉石产地,但广州的玉雕工艺和玉器市场却在全国首屈一指,这里每天都人气鼎盛,买玉的人络绎不绝。华林玉器街起源于清朝同治年间,历经多年发展自发形成市集,目前华林玉器已形成以玉器街、康王路、长寿路、文昌路为轴线的珠宝玉石产业带,被誉为“亚洲玉都”。


3月20日,在“华林玉器商会2018春茗晚会”上,广州华林玉器商会会长傅深根做了主题发言。傅会长认为,一直以来广东珠宝以占领全国珠宝制造业85%的份额备受瞩目,华南玉器市场发源地广州华林街——百年老店、千年古街、万年古玉,扮演了中国珠宝玉器市场的“风向标”。玉器街与历史悠久的“西来初地”华林寺共处一地,华林寺前身是“西来庵”,据说禅宗始祖达摩遵从师父自训谕,西来弘化禅宗妙旨,并于梁武帝普通年间从海上到达广州城外的珠江北岸(今下九路),“结草为庵”,潜心苦修。不久梁武帝邀请其前往建康(今南京),后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传心法要,大阐宗风,被世人尊为中国禅宗初祖。


就像西来的佛法经过改良,演变为“中国禅”一样,华林玉器街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从市场“风向标”演变为产业“路由器”:此次“春茗会”不仅是商会会员的团聚会,也是上海张铁军珠宝公司、湖南临宣武通天玉、青岛海名国际会展公司的招商发布会与路演会。


据傅会长介绍,在走过的2017年,中国珠宝品牌的资产规模和资本规模都以较快的速度扩张,为珠宝行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珠宝行业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得益于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从“价格战”转向工艺、技术、设计水平以及企业服务质量的提升上。预计到2022年,我国珠宝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3350亿元,前景十分广阔。而珠宝玉器这一品类,在经历了2017年的缓慢复苏后,随着中国经济形势走强,珠宝市场热度升温及日益增长的佩戴需求,2018年珠宝玉石产业将以“增长”热度与势头闪亮开局。


当前的玉器玉雕产业告别了快速发展时代,进入了一个充满理性、需要提升文化内涵、提倡精工细做的时代。 在新时代消费力、供给力增涨下,在传统玉文化的传承下,珠宝企业要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在新常态下,不断调整与创新,重组整合,跨界资本合作,坚持匠心精神,这是珠宝业工匠的灵魂,是对技艺持之以恒的追求。这样企业才能形成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华林玉器商会将以广州玉雕文化传承人为领头加强工匠工艺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与工艺;还将与上海国际品牌中心联手合作,加强与各地珠宝展会互通交流展示,推广华林玉器,走向国际世界的舞台。 


华林玉器商会不忘初心与使命、铭记服务行业发展产业的宗旨,引领会员企业将华林玉器街打造成“百年老店、千年古街、万年古玉”的特色,将华林玉器这一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中国特色的最好载体传承并发扬光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