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飞:通过首饰搭建的一世情缘
文/本刊记者 马春红
丁晓飞,一个山东大汉,圆圆的脸庞,宽阔的胸膛,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很难想象,这样一位外表粗犷的人,却打造出了一件件精美的首饰。富丽堂皇的吉象金山手镯、小巧精致的山水系列戒指、色彩艳丽的景泰蓝盒……这些都出自于这个看起来有点“糙”的男人手中,所谓铁汉柔情,说的应该就是他。
丁晓飞
丁晓飞是北京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传统首饰艺术品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教师,他的绘画、雕塑、首饰作品多次入选了中国内地、香港、欧洲、韩国等艺术展。提起丁晓飞和他的景泰蓝首饰,在设计圈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
也许是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画画的缘故,也许是大学本科期间被景泰蓝魅力吸引而无法自拔的缘故,抑或是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丁晓飞的生命与首饰设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做“三岁看老”。丁晓飞的生命走向是从7岁开始显现的,那个时候父亲得了一个国家级的金奖,电视台、报纸铺天盖地地报道了这件事情。在丁晓飞眼里,美术自此成了光荣、美好的代名词,同时,文化馆里面的画板也不再只是一块画板,而成了丁晓飞的梦想和希望,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走上艺术道路的丁晓飞是幸运的。1998年,他以全国总排名第一的专业成绩被北京服装学院录取,就读于工艺美术系,学习装饰艺术设计;2002年起师从“中国珐琅第一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2005年又被清华大学录取,就读于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学习金属艺术,师从学院派现代金属工艺的创始人——唐绪祥。
套用一句闽南歌词——“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丁晓飞的生命就是这样。名校、名师,加上自己的努力,他带着自己的作品和团队走上了各大艺术展览。在专家眼里,他的作品有灵性和艺术性,在普通佩戴者眼里,他的作品好看、奢华,又能显现佩戴者的个人气质。
现在,他的生活就像是“开了挂”一样,每天都在忙碌:忙着设计新的首饰作品、忙着参加各种艺术鉴赏会、忙着推荐自己公司的产品……就在记者采访之前,他还在忙着参加一个会议,已经下午三点了,还没有吃上一口热乎饭。
谈到自己的辛苦,他只是抿嘴一笑,两句话带过,而当记者问到景泰蓝首饰作品时,他的眼睛开始冒光,整个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闪耀着兴奋的光芒。景泰蓝这种色彩纷繁的工艺,遇上丁晓飞的一双巧手,就像是伯牙遇到了子期,高山流水间的缘分,谁也剪不断。
在记者的眼里,丁晓飞似乎并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本科期间的工艺课,他总是觉得很繁重,而当景泰蓝富于趣味的色彩变化进入他的眼睛,他感觉工艺课没有那么无趣了,变成了一个思维的物化过程。他头脑里的想法,碰上景泰蓝的趣味,一件充满魅力的景泰蓝首饰就诞生了。
在丁晓飞的眼里,艺术是天马行空、不受拘束的,但是首饰这种艺术就要有所收敛。一件首饰,设计者做出来了,只是完成了一半,这件首饰最终还是要跟佩戴者发生关系的。佩戴者的感情、想法要跟首饰设计者产生共鸣,这件首饰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
佩戴丁晓飞首饰的人不再只是一个过客,丁晓飞与佩戴者通过首饰进行了思想上的交流,甚至形成一辈子的关系。在佩戴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件首饰陪着你去看整个世界,游遍整个世界,成为你的故事的一个见证者,或者一个伴侣。而这些,就是丁晓飞想要跟佩戴他首饰的人形成的一种关系。
人们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用在此处亦是恰当。丁晓飞用心、用情、用汗水设计出来的景泰蓝首饰,陪伴着佩戴者走过一生的旅程,用吉祥、愉快、美丽,告白了一生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