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黄金协会(中国)行业拓展总监陈志君: 结婚金饰需求潜力巨大

2016-08-23
文/本刊记者 蒋子清
    
7月28日上午,“黄金文化鉴赏沙龙”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顺利落幕。世界黄金协会(中国)行业拓展总监陈志君在此次沙龙上围绕“黄金和婚庆文化传播”这一主题进行了专题演讲。


他以“囍福”结婚金饰为例,介绍了该套首饰的核心目标——巩固刚需市场。据介绍,自2004年起,他们就开始深挖文化底蕴,宣扬结婚金饰时代传承的理念,同时,进行供应链垂直整合,以带动成套销售。陈志君认为,“亲友婚庆赠礼”作为婚庆刚需市场的延展市场,拓展潜力很大。

陈志君指出,结婚金饰需求潜力巨大。以2011年的结婚市场为例,结婚金饰购买预算主要由新郎父母、准新娘父母赞助,但就近几年的数据显示,新人们在结婚金饰购买过程中的主导权已越来越高。毫无疑问,购买决策者(付款、买单的人)是商家关注的重点,就一份针对三四线婚庆市场的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可知,几年前,购买决策者一般都是公公婆婆,而现在新娘们已逐渐占据购买结婚金饰的主导权。陈志君特别强调,在过去的三年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新娘们影响权重的变化——明显上升,虽然公婆的影响力依然存在,但是在逐年下滑。

以2014年上海、北京、广州婚博会为例,就这三场婚博会的统计数据可知,珠宝首饰的成交额最少占总成交额的三分之一,广州婚博会珠宝首饰成交额占总成交额的42%,可见,婚嫁类珠宝首饰的消费需求旺盛。陈志君表示,现在来婚博会的新人们都会婚嫁市场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他们一般都是带着预算来的,并要求做私人定制款。所以,对于珠宝制造商来说,如何把婚庆、文化和市场的有机结合起来,变得特别重要。另外,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文化差异,需要因地制宜,开发特有品种,像是“龙凤对镯”寓意成双成对,鹣蹀青神、好事成双,“子孙桶”寓意香火绵延等等。

陈志君强调,婚嫁市场营销需要与时俱进,但不可改变传播幸福的核心概念和初衷。他指出,现在的消费主力军——“90后”年轻一族对黄金并不向往,购买意愿也不高,一时很难改变他们对黄金“老土”和“属于老一辈”的刻板印象。据定向调研显示,金饰已经属于大众化普及产品,但金饰目前无法满足“90后”年轻一族对追求独特个性与偏好的渴望。他还指出,就结婚金饰来说,成套购买接受度高,但套装设计和包装水平还有待提高。

陈志君认为,对于“90后”这一个年轻的消费群体,门店营销很重要。门店的柜台要帮助他们理解何为“结婚三金”,每一金代表的是什么及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寓意,这要求销售人员学会用简洁直白的方式告诉他们,为什么必须要购买三金,为什么要购买五件套,而故事营销最为直接。

总体来说,如何建立黄金与“90后”、“95后”新消费群体的关联性,激发他们的需求渴望,是当下珠宝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同时,这也要求珠宝商们进行精准营销,走个性化、差异化、客制化和品牌化道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