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联建议——建立珠宝行业信用评价体系

2018-03-08

本报特派两会记者任心悦报道   


珠宝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融资难、珠宝鉴定技术、标准不统一。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建立珠宝行业信用评价体系的提案》,建议商务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珠宝玉石商品的真伪监管机制;建立珠宝行业信用评价体系,以信用评价结果作为市场准入的重要依据;同时,鉴定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珠宝玉石鉴定机构的监管力度,修订和完善珠宝鉴定标准,规范鉴定证书管理。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重大政治论断,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珠宝首饰的需求在向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对珠宝首饰的消费也在逐年增长。行业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珠宝业终端市场销售额超过5000亿元,我国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珠宝消费市场之一。我国的多个珠宝品类消费居世界前列,黄金、白银、铂金、玉石、珍珠等消费均居世界首位,钻石消费居世界第二位,彩色宝石、半宝石等消费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珠宝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自主研发产品少。主要原因是珠宝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弱。二是融资难,企业资产难评估难抵押,很难获得银行贷款。三是珠宝鉴定技术、标准不统一,假次产品浑水摸鱼。这些问题导致了珠宝市场消费信用度低,影响了珠宝行业的健康发展。


这些问题都对珠宝企业发展有很大影响。一方面,优秀的品牌企业已开始越来越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内涵,越来越重视企业自身的信用建设。他们多年来坚持诚信经营,在社会上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口碑,对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带动了更多的企业共同投身维护守法诚信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一些制假造假不法商人,利用假次原材料和高科技手段制成的假次珠宝产品不断充斥市场,经常会出现品牌企业投入大量研发资金的产品上市不到一周,外形相似的假次原材料产品就“满街飞”的现象。商标审理时间长、知识产权保护弱等难题,又致使潜心研发的企业无奈放弃研发,继续走同质化的道路。


二是对社会消费的影响。充斥市场的高仿的假次珠宝产品,让消费者真假难辨,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同时,这种情况造成消费者质疑,对行业带来信用危机。


三是对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影响。真正的珠宝玉石产品,凝聚了守法诚信企业和设计师、雕刻者的投入和心血。很多优秀的玉石雕刻作品,通过精心的设计和专业的手工雕刻,从不同的角度表现着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传承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技艺。仿造制假对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工艺技艺也是极大的伤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