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番禺 ——用热情打造世界珠宝产业基地
本刊记者 马春红
珠三角珠宝产业集聚区示意图
中国黄金珠宝文化渊源流长,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黄金珠宝产业更是蓬勃发展,如今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黄金珠宝消费和加工制造国之一。
在中国黄金珠宝产业的版图上,广州番禺珠宝独树一帜,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珠宝首饰加工出口贸易基地,是中国珠宝产业国际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极具地域特色。
1986年,番禺第一家港资珠宝企业建立,以“来料加工”的形式率先与香港形成“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由此拉开了番禺长达30多年的珠宝产业成长期。
如今番禺已成为世界重要的珠宝产业集聚地之一和中国最主要的珠宝生产、出口基地,产品经香港出口到美洲、欧洲、大洋洲、东南亚等世界各地,并正在从“番禺制造”向“番禺创造”转型升级。
广州市番禺区珠宝厂商会副会长、誉宝首饰器材董事长吴威此前向曾骄傲地向国内主流媒体介绍:“番禺占据了全球珠宝首饰产品生产加工的30%份额,占港澳市场份额约70%至80%的香港珠宝企业生产基地都在番禺,APM、六福等品牌均在番禺设厂。”
萌芽于那个热情似火的年代
番禺珠宝产业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如果用一个词形容番禺珠宝行业的起步,那必定是“热情”。
改革开放初期,内地爆发出人口红利,而香港人工、厂地等运营成本上升,于是香港珠宝加工业开始向番禺转移。1986年前后,一些香港的珠宝加工商开始前往番禺寻求合作,他们主要承揽珠宝首饰来料加工业务,最初的加工企业只有七八家,生产规模也很小。但正是这七八家企业,开启了番禺珠宝产业的第一波浪潮。
当时中国的珠宝首饰市场开放的“口子”才打开,正处于恢复发展阶段,番禺珠宝企业抓住了这个契机,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番禺珠宝产业,以“来料加工”的形式,率先与香港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奠定了番禺珠宝首饰加工制造业的基础。
而当时番禺吸引众多珠宝厂商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陆、海交通网络完善发达,往返香港十分便利;其次是加工费、工资、土地、房租相对低廉;再其次,番禺政府部门对港商投资珠宝厂热情极高,提供了诸多优惠政策,使得番禺珠宝首饰加工业迅速崛起,并在行业内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此外,番禺是侨乡,和香港有很密切的关系;在上世纪80年代,广东最大的城市是广州,进出口公司也都在广州,隶属于省会城市,也让番禺在行政优势方面比其他城市更胜一筹。
香港新生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生于1987年来番禺投资建厂,是这段难忘岁月的见证者,谈到选择厂址这一话题时,他说:“当时我们跑了好几个地方,深圳、东莞、番禺都去过,最后之所以选择番禺,就是因为这里政府官员非常热情积极,他们希望更多的投资可以落地番禺。政府官员对招商引资特别有热情,文化、思想、氛围也不错。政府人员积极地带着我们认识每一个部门的负责人,每一位领导都很真诚,你会感受到他们的热情,每个人都对外商十分投入,于是让我觉得有信心来投资,打消了疑虑。”
李建生还回忆道:“刚来投资时银行、海关对黄金珠宝的管制非常严,有些牌照是根本不能外销的,怎么处理呢?我们就一层一层,通过主体牌照的管理,管理每一家公司报关的程序、进口的程序。这个方法做得非常成功,也证明了番禺政府对我们工作的配合。这就是我为什么来番禺,因为他们的领导干部,头脑都很灵活,有服务意识,知道怎么管到,也不会管死,又不会违反政策法规,在这个前提之下,还能把事情做好。”
历史裹挟中加速发展
进入新世纪后,为促进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的共同繁荣与发展,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为番禺珠宝产业的发展带来一股新鲜空气。
后来,受泛珠三角圈形成和中国加入WTO等因素的影响,香港以及国际的珠宝配套服务产业也开始向番禺转移。在这次加速发展的第二次浪潮中,除了中国香港、台湾的珠宝产业加快进驻番禺,来自美国、日本、印度、加拿大、法国、新加坡、比利时、缅甸、科威特、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跨国珠宝企业也纷纷落户番禺,将原本各国拥有的从源头的原材料供应、物流,到保险、金融等陆续转移到番禺。
在工业园里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一站式”销售,从企业成立公司的报批、海关合同备案、核销以至货物的通关、查验、押运等均可在园区综合办公楼内完成。
来到番禺,你经常会看到不少人从手推车上卸载尼龙袋或塑料箱,里面装的就是珠宝成品,通过检验合格、报关后就可以直接送到旁边的物流公司,运到香港地区或国外。
正是这次产业大转移,奠定了大市场背后的“番禺制造”产业定位。这次浪潮的发展令番禺珠宝产业链条日趋完善,也推动了番禺珠宝产业对于完善交易平台的需求。
破茧成蝶的番禺明天会更好
2008年开始,受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海外订单锐减。同时,内地新劳动合同法出台、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环保趋严格、制造业缺工、市场竞争日趋激励等因素,也都给番禺珠宝产业带来了明显的重压。大多数的番禺珠宝企业面临从技术、产品到市场转型升级的瓶颈。
当时番禺的珠宝加工制造业大多依靠香港和国外的制造加工工艺,仍然停留在以“来料加工”为主、“全进全出”型的生产模式,区内珠宝企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新。
因此,为协助番禺珠宝产业开拓全球市场,进而转型升级,番禺区政府积极组织国际性年会,筹办珠宝展览会、珠宝文化节等推介活动,实现产业向市场升级转变。通过对番禺珠宝产业的整合,最大限度降低了珠宝首饰产品成本,吸引了更多海内外厂商入驻,使番禺珠宝首饰加工制造业从单一的“来料加工”转型为面向海内外市场的珠宝产业集散地,形成一个汇集全世界珠宝原材料产销、成品采购、信息化商务的国际级交易商贸平台,实现从“番禺加工”向“番禺制造、流通、运行”的产业结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番禺珠宝产业更是踏上腾飞的道路。仅2016年番禺珠宝首饰出口总值就达271.8亿元人民币,形成了保税、检测、孵化、培训、物流、交易、公共服务等配套完整的“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
目前区内集聚的珠宝生产加工和销售经营企业达2000多家,汇聚200多种来自50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宝石原材料以及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原料,云集上千名珠宝设计名师,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番禺区珠宝厂商会吴威指出,番禺珠宝总产值在660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