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中国·魅力汉字”展览在雅典扎皮翁宫盛大举行 TTF“汉字”艺术珠宝首饰作品精彩亮相

2019-11-14




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驻希腊大使馆主办的“设计中国·魅力汉字”艺术展于2019年11月2日在希腊雅典扎皮翁宫隆重开幕。此次展览展出的首饰部分中的所有作品均出自TTF世代传承高级珠宝品牌。这是TTF继法国里昂《汉字》国际巡展之后再次代表国家参加的重大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中国驻希腊大使馆政务参赞王强、希腊发展与投资部部长安东尼斯·耶奥尔亚季斯、希腊教育部秘书长阿波斯托里斯·迪米特罗普洛斯、希腊数字媒体部部长特别顾问玛丽亚·马弗丽达基斯和近400名希中各界人士一同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现场人流如潮,气氛热烈非凡,与会嘉宾与雅典当地观众共同怀着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走进汉字文化,通过汉字了解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感受今日中国的开放包容。


本次展览包含“汉字的历史与艺术”“汉字与中国人的生活”“汉字的设计与文创”“中国与希腊”“汉字的信息化与汉字的传播”五个部分,讲述以汉字为圆心的中国故事,及以汉字为连接点的中国与希腊间的故事。展览邀请了众多国际品牌参与,通过一件件多样化的当代艺术设计展品,探寻独特的汉字文化。TTF在本次展览中为大家展示了一系列“汉字”艺术珠宝首饰作品。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迄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是古典文字中唯一流传并使用至今的文字。它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负载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TTF与国际知名设计师合作设计的“汉字”艺术珠宝首饰作品,以当代珠宝首饰设计的形式,探索中国汉字的历史与演变,绽放汉字的无限魅力。


千年积淀,孕育出了灿烂多彩的汉字文化。汉字曾是东亚地区的国际通用文字,历史上,在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影响,它以强大的辐射力量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等地,形成了以汉字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即“汉字文化圈”。


在公元15世纪以前,韩语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以汉字为书写工具。公元15世纪后,朝鲜才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谚文(现称韩字)。谚文字母的外形,即是由拼音字母模仿汉字的笔画而构成的方块字,字母则根据人的口腔构造、中国古来的天地人思想以及阴阳学说创制而来。



出自国际平面设计大师安尚秀之手的作品《ㆁ》和《ㅅ》以古代韩语字母“ㆁ”“ㅅ”为设计元素,以现代化的形式及元素重新加以诠释,对文字的根本属性进行探索,将韩字从汉字传统框架的模组中除去,再度唤起了汉字的历史,这正是韩语诞生之前的文字。作品蕴含文字系统和东亚地区共有的哲学思想,探索字母中所包含的生命元素这一主题,寻找宛如道家思想一样的万物之源。



汉字对日文的影响同样深远。汉字自唐代传入日本后,便成为了日本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字上,汉语和日文可以说是同根同源。日文是大化改新时参照汉字创造而来,由汉字、平假名、片假名三个部分构成,其中平假名、片假名又分别根据汉字的草书和楷书创制而来。



作品《不能不觉得有趣》从约6000年前(我国最早形成的原始文字时期)至3000年前(成熟的甲骨文时期)两个历史年代之间,畲族传统彩带的织纹图案“意符文字”生成与流传的历史时期中获取灵感,以承载着远古时代“原始文字”的载体——“彩带”为创作元素,并将日文字体的形态融入到舞动的彩带中,演绎了一段古老而悠久的文字故事。



文字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艺术。以“汉字”为主的几千年文明既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也是韩国、朝鲜,甚至日本的母体文明,他们传播融合以后成为东亚的文明。每个国家的字文化都有其不同的本质与个性,以汉字符号连接的东亚文化既相似又各自保有特点。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国家和地区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应性的体现。


TTF在“设计中国·魅力汉字”展览中呈现的一系列作品不仅展示了汉字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也让我们从韩文和日文中找到汉字的踪迹。


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与智慧,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东方文明、东亚文明最鲜明的标志与成果。“设计中国·魅力汉字”展览聚焦汉字的起源与演变,集中展示汉字在中国人生活中的使用场景,讲述汉字在信息化变革中呈现出的勃勃生机,充分展现了汉字对推动中华文明发展、促进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巨大贡献。五彩斑澜的文化光谱,折射出的是当代中国学者、艺术家、设计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