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鉴赏热情持续高涨

2018-05-18

本刊记者刘瑞梅报道 

第二期“和田玉鉴赏评估”培训班全体合影。


4 月 19 日,第二期“和田玉鉴赏评估”培训班走进山东烟台,给来自山东本地、上海、新疆、吉林、安徽、河北、江苏、贵州、北京等全国 40多位珠宝老板、和田玉爱好者开启了一场系统的和田玉鉴赏评估培训。本次培训是来自新疆和田玉石领域权威专家组队首次走出新疆,来到山东传经授业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活动。 



和田玉的鉴赏热情持续高涨

——“玉鉴”和田玉鉴赏评估培训班纪实 


兴趣的培养起源于了解和理解,眼下,中国的和田玉市场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状态,绝大多数人都望玉兴叹,由于不了解、欠缺知识和经验,在造假猖狂,鉴赏知识掌握不透的珠宝圈,很多商家都自动远离了这些质如凝脂的“宝贝”们,放弃经营和田玉。而独有那么一群人,对和田玉痴迷,这里尤其要说的是山东烟台中金黄金珠宝公司的总经理姜军,作为一个传统的黄金珠宝商,他不仅大卖特卖和田玉,还将新疆和田玉石领域的重量级专家和学者邀请到烟台,为各方资源牵线搭桥,成功地在烟台开启了一场新疆和田玉鉴赏培训班走进烟台的活动。姜军笑称,他就要做那个冬天里卖冰棍儿的人,那么当夏天来临时,他就会真的笑了。 



1

大咖云集,和田玉鉴赏培训深受欢迎


4 月 19 日,第二期“和田玉鉴赏评估”培训班走进山东烟台,给来自山东本地、上海、新疆、吉林、安徽、河北、江苏、贵州、北京等全国 40多位珠宝老板、和田玉爱好者开启了一场系统的和田玉鉴赏评估培训。本次培训持续时间达一周,是来自新疆和田玉石领域权威专家组队首次走出新疆,传经授业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活动。

 

此次培训师资力量雄厚,新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金银珠宝检验所所长、国家和田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新疆)常务副主任、国家书册珠宝玉石质检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李新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珠宝玉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疆和田玉石交易中心上市审核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新疆和田玉石交易中心董事长、中华玉雕艺术鉴赏大师马国钦;国土资源部乌鲁木齐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鉴定室主任、新疆地矿局矿产实验研究所检验室主任、新疆岩矿宝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常务副站长、新疆宝玉石检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注册珠宝玉石质检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岳蕴辉;新疆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新疆珠宝玉石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郭海军;还有人称柯大侠的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新疆和田玉市场信息联盟商会副会长、新疆珠宝玉石标准化委员会委员、高级鉴赏师柯长林,都是本次培训的讲师。



在 4 月 19 日 至 24 日 的 6 天 时 间 里, 学 员们除了学习和田玉鉴赏知识外,还就和田玉市场存在的现实问题、如何推广和田玉文化、促进和田玉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等热点和焦点问题与各位专家展开讨论,学员们还相约在合适的时间点,组队走进新疆,走进和田玉矿区、交易市场等,继续将和田玉鉴赏知识的学习引向深入。不仅如此,学员们还愿意主动承担和田玉文化传播大使职责,以身作则,热爱和田玉,积极传播正确的玉文化。


通过系统学习,大家从和田玉的真假鉴别、和田玉的分类、和田玉的产地特征、和田玉的市场、和田玉的分等定级标准、和田玉的价值评估、和田玉的投资与金融以及和田玉的雕刻技艺与艺术鉴赏等 8 个方面系统地进行了培训和学习。基本达成了 4 点共识:



首先,不能以狭隘的产地局限思维来限制和田玉市场的发展,一定要明白和田玉只是玉石名称,不代表产地,其来源多样,同时和田玉的质量好坏与地域无关。 

 

其次,鉴定机构对产地鉴定存在误判、伪造和欺诈的风险。有些人标榜自己能够准确区分产地,但每个人知道的矿山有限。大量新产地原料进入玉石市场,有利于玉石加工、销售行业的蓬勃发展,产地的争议反而会破坏行业发展。新疆哈密瓜原产地保护就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第三,和田玉文化的盛行,延伸出了和田玉的评价体系。简言之,和田玉的评价取决于文化价值、造型工艺、自身玉料。所以,对于和田玉的评价困难,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每件玉石成品都必须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评价。首先要熟悉掌握和田玉的鉴定、分类知识,这是基础。其次,必须熟知和田玉材料的质量好坏。然后要能正确判断和田玉产品的设计和加工制作工艺及有关费用。比如,揭阳、南阳、四会比起扬州、上海相对便宜。最后要了解和田玉的历史、艺术、实用价值。


第四,“黄金有价玉无价”的认知弊大于利,使得资本望而却步,行业乱象丛生。《新疆和田玉(白玉)子料分等定级标准》解决了迅速识别玉的级别问题。能让消费者知道不是所有的和田玉都很值钱,二八理论原则在这里同样适用。无价是指玉文化无价。2011 年创立的和田玉按克计价的标准,可以赋予和田玉资本的属性,有利于和田玉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



2

和田玉文化普及任重而道远


通过学习,学员们了解到和田玉鉴定的难度和挑战,尤其是随着现代造假技术的花样翻新,和田玉爱好者不仅要掌握正确的分级标准和鉴定评估知识,更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识别出和田玉造假的蛛丝马迹,从而将伪劣产品一举识破。正如老师们调侃所言的一些普遍规律,比如,红玉是差的和田玉加温加压快速染色的结果,天然红皮的羊脂玉的手镯至少得卖大几十万且很少、雕刻大师们也经常失手被骗等,虽说这些调侃不是太考究,经不起深挖,但个中所言的和田玉市场造假频繁的无奈确是真真切切的。


据介绍,现在已经识破的和田玉籽料染色证据共有 17 种之多。具体而言,首先是颜色沿着裂隙和粒隙分布;第二,颜色沿雕刻痕迹和棱线的聚集;第三,凹凸不平的表面和蚀痕;第四,过于浓艳和均匀的厚皮色;第五,强烈的反差,一面浓艳的皮色,一面纯净的肉质;第六,过于鲜艳的颜色,斑驳的颜色分布;第七,鲜艳的皮色下面,有浅色的酸蚀层,一般为白色或黄白色,与礓石类似,但常见荧光反应;第八,有颜色部位的荧光反应;第九,硬度偏低,表面大面积的硬度偏低;第十,表皮漂白和褪色的现象;第十一,表皮大块的白色礓石;第十二,过于完美的外形,没有磕碰无绺无伤;第十三,二层颜色的分布;第十四,绿色和蓝色的残留钛染料;第十五,磨砂的痕迹,抛光痕迹;第十六,残留的几何外形;第十七,手感不圆润,有棱的感觉。


作为此次活动的几大主办方:国家和田玉产品质量监督检中心(新疆)、新疆和田玉市场信息联盟商会、新疆和田玉石交易中心、中国黄金报社、烟台市收藏家协会、烟台市黄金珠宝协会通过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又达成了很多共识。大家一致认为,祖国的玉文化需要发扬光大,这就需要多方共识,继续推进和田玉培训活动更加广泛深入下去,并且适时组织广大和田玉爱好者深入新疆等地实地考察市场发展状况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