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时代潮流 把脉消费动态

2017-07-14


本报记者 张圆


现阶段,珠宝首饰行业气氛尚不乐观。在日前举行的六月香港珠宝展上,流量和规模相比往年,都表现一般,而笔者走访的不少批发商也对市场多持谨慎态度,表示近期不会有太大动作,将继续以维持老顾客的生意为主。针对行业新常态,笔者专访了业内专家——深圳市宝联珠宝标准与信息技术促进中心主任曹阳和梦工场首饰销售公司董事长李清飞,请他们分别谈谈对目前珠宝首饰市场的看法。


“珠宝行业是领跑下跌的行业,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它好的慢,坏的时候比哪个行业都快。我认为珠宝行业在这两年里根本没有可能(好转),因为经济正处于调整周期中。”曹阳认为,现在行业弥漫着悲观的气氛,行情不好的大环境是整个大的经济环境还处于调整状态。“珠宝企业在过去十几年的成长是粗放的成长,而在现阶段更需要看清未来,才能存活下去。”他说。


对环境和时机的判断于谋求转型的企业而言,十分重要。曹阳以周大福的发展为例。他曾判断,2016年的最后一季度和2017的一季度,行业会出现向上的趋势,这是降库存最好的时候。周大福后来就在这段时间以黄金每克降低二三十元的方式拼命抛货。他解释,周大福正在转型当中,今年的财报数字应该会有大的变化,因为库存降了,负债就少了。在向下的过程中,负债杠杆越小,损失越小,而向上的时候杠杆越大,挣的钱越多。


“悲观的情绪是正常的,2015年《人民日报》连发5篇经济权威人士的社论,他们对中国经济的判断是L形,下去就不会再上来,‘L’的一竖到底了吗,‘L’的一横有多长?权威人士表示,这一竖还没见底,这一横是三到五年。什么时候见底?见底的标志是什么?珠宝行业就要做好起码5年的准备。”


曹阳指出,如果用传统思维、老路子去准备这5年,不紧跟时代,企业就不会迎来生机。那么什么是紧跟时代?曹阳表示,不少珠宝企业还在想着和线上结合的时候,马云说电商已死,这个时候企业就迷茫了,马云提出“新零售”,企业得提前了解新零售的核心是什么。


对于珠宝行业过去的“粗放成长”,已经踏入行业度过第一个十年的李清飞深有体会。他表示,过去的珠宝行业满足的是刚需,是以制造生产为导向,市场环节是“工厂—展厅——二批—零售门店—消费者”。


“过去,谁在水贝工厂跑得不勤快,谁就会出局。但现在,趋势已经成为,消费者向上面的环节提要求,那么行业能不能意识到,意识到了以后有没有能力满足要求?”


他举例说,之前开金店的时候,有的顾客买金条礼品,拒绝了店家给的5块钱1克的优惠,就提要求说,能不能给刻字,店家一口应承,结果后来导购说别答应这样的要求了。“我以为特别简单的一个小要求,其实要牵动的是整个产业链,这在当时是一个逆潮流的模型,环节变成了‘消费者-店长-采购-水贝展厅销售-生产销售-工厂’,这还只是完成了信息传递,接下来还得看工厂能不能制作,货怎么发。但是这个潮流现在已经转变了。”


在全球的技术服务体系下,都在讲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李清飞表示,行业不能再对消费者的需求充耳不闻。珠宝行业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要思考怎么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特别主张个性的年轻群体。李清飞表示,“我相信,不是消费者不想消费,只是这个行业无法满足他的需求,他转而寻找别的渠道。现在首饰行业到了一个分水岭,要解决的是大批量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问题。”









相关阅读